大唐勒门Ⅰ海上风电项目
风源深海 电入万家
千万千瓦+千亿产值
助力汕头高质量发展
从去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到12月举行的气候雄心峰会,我国多次表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3060”目标频繁刷屏,也为包括汕头在内的海上风电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2020年汕头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提出 “1146”工程,海上风电产业成为四个新兴支柱产业之一。会议明确提出,汕头将发展海上风电产业和以海工装备为重点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和1000亿元级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据汕头橄榄台报道:广东省能源局在《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提及“十四五”期间计划开工建设粤东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汕头打造粤东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有以下优势:
海上风电资源丰富,具备大范围连片开发条件
根据《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17-2030)》,汕头市拥有3350万千瓦的近海深水区风电规划装机容量,约占全省深水区规划装机容量的56%,是整个粤东区域规划的67%,具备大范围连片开发的优势。
海上风电禀赋优异,开发价值高于全省其它区域
汕头近海深水区风电场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在3600-3900小时之间,建设条件较好,开发潜力较大,具备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平价上网的条件。
风电产业基础良好,初步具备承接基地的产业要求
在上海电气风电项目的带动下,汕头海上风电创新产业园已初具雏形,先后与南瑞集团、山东特锐德、上海昌烨等20多家上下游企业签订战略协议,产业涉及柔性直流技术研发、箱式变压器、塔筒内饰件、开关柜、润滑系统、机舱罩制造等领域。
具备充足的科研力量支撑
作为粤东地区科教中心,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等具有相当科研能力的高校可以为海上风电基地建设提供充足的科研力量支撑。
3350万千瓦装机容量是什么概念?小编参照大唐勒门Ⅰ项目的建设指标进行测算,基地的建设将带动超过6000亿元的建设投资,建成后年发电量超1000亿度(汕头市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为218.46亿度),年发电产值超过600亿元。从环保角度考虑,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燃烧超30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5000万吨。【非官方测算数据,仅供参考】
在产业链方面,位于濠江区的上海电气广东(汕头)海上风电智能制造项目已具备年产200台6-10兆瓦系列风力发电机组的能力。如果千万千瓦级基地开工建设,该基地将成为汕头千亿先进制造集群的重要龙头。
在今年召开的省两会期间,汕头代表团的省人大代表徐昱等提出建议,争取粤东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落户汕头。具体建议内容包括:
争取纳入规划——向国家争取将在汕头专属经济区近海深水区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纳入《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给予科技支持——在科技创新方面给予支持,在汕头建设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海上风电分中心。
打造产业链条——支持汕头市建设近海深水区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集中送出、漂浮式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海上制氢综合开发等示范工程,支持汕头市积极发展海上风电配套产业,构建集风电装备制造、海工、运维及科研于一体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
可以期待,围绕海上风电产业提出的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1000亿元级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两大宏伟目标,将成为汕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的重要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