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转型,是全球共同面对的课题。2020年,习近平主席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电力行业已成为主力军、排头兵。在国家战略层面,已将包括海上风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作为新时期能源发展的主攻方向,“十四五”时期,我国能源发展总体目标是“建设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围绕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大幅增加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大规模发展海上风电将成为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峡集团正将新能源打造为集团公司的第二主业,三峡能源作为第二主业实施主体,积极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围绕“风光三峡”和“海上风电引领者”战略,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如东项目是国内乃至亚洲首个采用柔性直流输电的海上风电项目,具有首创多、难度大等特点:
世界最大、亚洲首座海上换流站
项目将建成世界最大、亚洲首座海上换流站,海上换流站由导管架基础、上部模块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分体式导管架基础型式以及上部组块浮拖安装对于陆地建造精度要求以及海上安装精度要求均非常高,均是国内海上风电领域的首次应用。
国内电压等级最高、
输送距离最长的柔性直流输电海缆
柔性直流输电中的换流器为电压源换流器(VSC),其最大的特点在于采用可关断器件(通常为IGBT)和高频调制技术。通过调节换流器出口电压的幅值和与系统电压之间的功角差,可独立控制输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如此,通过对两端换流站的控制,就可以实现两个交流网络之间有功功率的相互传送,同时两端换流站还可以独立调节各自所吸收或发出的无功功率,从而对所联的交流系统给予无功支撑。
自主研发设备,促进国产化应用
海上风电主电气设备长期处于国外电气设备厂家垄断局面,如东项目在三峡集团已有项目国产化探索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国产化,海、陆换流站联接变、GIS、电抗器、站用变等主要电气设备均采用国产品牌,为主电气设备国产化迈出重要一步。除此以外,IGBT作为柔性直流技术的核心部件,长期受到国外垄断,如东项目将首次批量使用国产IGBT部件,这必将为打破国外企业对柔性直流IGBT部件长期垄断奠定坚实基础。
生态效益
在国家明确“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部署后,三峡集团积极响应,已明确力争2023年实现“碳达峰”,2040年实现“碳中和”,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绿色环保产业,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如东项目整体投运后,年上网电量将达24亿千瓦时,可满足约99万户家庭年用电量,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燃煤约74万吨、节约淡水约712万立方米、减排二氧化碳约183万吨,节能减排效益显著,助力“3060”双碳目标。
(来源:中国三峡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