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三大挑战”
缪骏认为,后补贴时代中国海上风电正面临着“三大挑战”。
一是全球最严苛的度电成本要求。如果补贴全面归零,中国海上风电发展面临的成本要求将会是全球最严苛的。以全球海上风电第一大国为例,英国对海上风电补贴电价约0.3元/度,平价范畴跟中国也大不一样。风场前期勘测工作一般来说是由当地政府来承担,电网建设也是由当地电网投资公司建设。
二是当前项目造价水平跟未来平价差距巨大。目前海上风电项目单位千瓦造价平均在16000元左右,今年因为施工成本的上涨影响达到17000元。由于现在施工船舶的成本更高,项目单位千瓦造价有可能还会更高。如果想实现平价,海上风电项目单位千瓦造价成本预计要下降到10000-13000元,下降幅度十分巨大。
三是时间紧迫。明年海上风电抢装完成,如果2022年全面面临平价的话,那么过渡到平价的时间也只有明年一年时间。如果有充足时间,整机厂商可以通过进一步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推动平价,现在这个时间没有了。
此外,非技术成本亟待降低、项目风险和投资期望都需要进一步控制、技术相对薄弱制约产业升级、产业链能力与开发需求不匹配等都是发展面临的挑战。
五是吊装能力。吊装能力是制约海上风电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统计,目前中国已下水的吊装船共22艘,待下水的16艘。从吊装船起重能力、轮毂中心高度匹配度等因素综合分析,吊装能力集中在5-7MW海上风电机组,其次是7-8MW,目前满足10MW吊装的总共仅为2艘。后补贴时代,降低度电成本是关键,我们一方面要提升吊装能力,一方面要重视施工成本。如果选择5-8MW风电机组,大多数吊装船投资已经回本,进而使得施工成本有更大下降空间;如果选择10MW以上风电机组,肯定会逼迫施工使用投资巨大、汇报周期长的大船,这样必然会使得施工成本剧增。
六是统一规划,确保海上风电有序开发。海上风电场开发还是要有一定的规模。例如,一个100万千瓦的风电场,统一开发的话从前期勘测开始到全容量并网大概需要5年半时间;但是拆成三个项目,每个项目都要做前期的勘测、核准工作,时间需要再加长1年。这1年时间的额外投资增加,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做的工作。统一规划,共建公用陆上集控中心、运营维护基地、送出工程等公用基础设施,避免零散开发导致的工程前期重复,都能确保海上风电场有序开发,降低海上风电工程总造价。
七是海上Wind to X模式。从全球整体来看,海上风电尚未能实现平价,未来十年紧密围绕度电成本构成要素实现降本仍然是主要发展目标,同时,制氢、海洋牧场、多能互补为海上风电提供了更多增收渠道;结合海上风电基地,打造风能、氢能、海水淡化、储能及海洋牧场等多种能源或资源集成的海上“能源岛”重大示范工程,为沿海城市同时提供高质量、低成本、无污染的电、氢、淡水资源,同时利用储能与海上风电实现多能互补。
海上风电平价是行业的一次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缪骏表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海上风电平价道路,全产业链高度协同、共生共荣打一场漂亮的攻坚战。中国海上风电用十年走完了欧洲将近三十年的路,下个五年任重道远,让我们一起转危为机、乘风破浪!
猜你喜欢
国内所用风电设计软件严重依赖国外!值得反思!
项目违约!特变电工状告南京高传等六风电公司
违建!华能云台山风电场66台风机全部拆除!
河北两风电项目违法,遭行政处罚!
18GW!17家风电整机商1-8月中标统计!
8人因戈壁滩风电微观选址项目在青海无人区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