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缪骏:后补贴时代,海上风电三大挑战和七大解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7-22   来源:每日风电   作者:风电之家   浏览次数:3685
核心提示:缪骏:后补贴时代,海上风电三大挑战和七大解法

日前,全球海上风电大会在山东济南落下帷幕。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总裁缪骏在会上发表了“海上风电的后补贴时代‘危’与‘机’”的主题演讲。

过去五年,中国海上风电累计到今年6月份装机容量达到700万千瓦,提前完成了全部的“十三五”规划。上海电气海上风电业务板块在过去五年中获得了长足发展,截止2019年底累计装机近300万千瓦。下一个五年,中国海上风电正式进入“后补贴时代”,市场是否会出现断崖式下跌?海上风电“危”和“机”在哪里?

海上风电“三大挑战”


缪骏认为,后补贴时代中国海上风电正面临着“三大挑战”。


一是全球最严苛的度电成本要求。如果补贴全面归零,中国海上风电发展面临的成本要求将会是全球最严苛的。以全球海上风电第一大国为例,英国对海上风电补贴电价约0.3元/度,平价范畴跟中国也大不一样。风场前期勘测工作一般来说是由当地政府来承担,电网建设也是由当地电网投资公司建设。


二是当前项目造价水平跟未来平价差距巨大。目前海上风电项目单位千瓦造价平均在16000元左右,今年因为施工成本的上涨影响达到17000元。由于现在施工船舶的成本更高,项目单位千瓦造价有可能还会更高。如果想实现平价,海上风电项目单位千瓦造价成本预计要下降到10000-13000元,下降幅度十分巨大。


三是时间紧迫。明年海上风电抢装完成,如果2022年全面面临平价的话,那么过渡到平价的时间也只有明年一年时间。如果有充足时间,整机厂商可以通过进一步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推动平价,现在这个时间没有了。


此外,非技术成本亟待降低、项目风险和投资期望都需要进一步控制、技术相对薄弱制约产业升级、产业链能力与开发需求不匹配等都是发展面临的挑战。



风电场容量小于50万千瓦,且离岸距离不超过140公里时交流送出的成本要低于柔性直流的成本;当风电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级别时,超过100公里的风电场选用柔性直流相比交流送出更具经济性。


五是吊装能力。吊装能力是制约海上风电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统计,目前中国已下水的吊装船共22艘,待下水的16艘。从吊装船起重能力、轮毂中心高度匹配度等因素综合分析,吊装能力集中在5-7MW海上风电机组,其次是7-8MW,目前满足10MW吊装的总共仅为2艘。后补贴时代,降低度电成本是关键,我们一方面要提升吊装能力,一方面要重视施工成本。如果选择5-8MW风电机组,大多数吊装船投资已经回本,进而使得施工成本有更大下降空间;如果选择10MW以上风电机组,肯定会逼迫施工使用投资巨大、汇报周期长的大船,这样必然会使得施工成本剧增。


六是统一规划,确保海上风电有序开发。海上风电场开发还是要有一定的规模。例如,一个100万千瓦的风电场,统一开发的话从前期勘测开始到全容量并网大概需要5年半时间;但是拆成三个项目,每个项目都要做前期的勘测、核准工作,时间需要再加长1年。这1年时间的额外投资增加,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做的工作。统一规划,共建公用陆上集控中心、运营维护基地、送出工程等公用基础设施,避免零散开发导致的工程前期重复,都能确保海上风电场有序开发,降低海上风电工程总造价。


七是海上Wind to X模式。从全球整体来看,海上风电尚未能实现平价,未来十年紧密围绕度电成本构成要素实现降本仍然是主要发展目标,同时,制氢、海洋牧场、多能互补为海上风电提供了更多增收渠道;结合海上风电基地,打造风能、氢能、海水淡化、储能及海洋牧场等多种能源或资源集成的海上“能源岛”重大示范工程,为沿海城市同时提供高质量、低成本、无污染的电、氢、淡水资源,同时利用储能与海上风电实现多能互补。


海上风电平价是行业的一次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缪骏表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海上风电平价道路,全产业链高度协同、共生共荣打一场漂亮的攻坚战。中国海上风电用十年走完了欧洲将近三十年的路,下个五年任重道远,让我们一起转危为机、乘风破浪!


来源:上海电气

猜你喜欢

  • 国内所用风电设计软件严重依赖国外!值得反思!

  • 目违约!特变电工状告南京高传等六风电公司

  • 违建!华能云台山风电场66台风机全部拆除!

  • 河北两风电项目违法,遭行政处罚!

  • 18GW!17家风电整机商1-8月中标统计!

  • 8人因戈壁滩风电微观选址项目在青海无人区失联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