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我国首个百万千瓦级项目——三峡阳江沙扒场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每年可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约47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
三峡阳江沙扒场项目位于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沙扒镇南面海域,规划总装机容量170万千瓦,总投资约350亿元。项目于2018年11月开工建设,共安装269台机组。每年可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约47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可满足约200万户家庭一年用电量,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5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00万吨。
三峡阳江沙扒场项目位于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沙扒镇南面海域,规划总装机容量170万千瓦,总投资约350亿元。项目于2018年11月开工建设,分为5期建设,共安装269台机组。项目的建成投运,对我国开展规模化场建设、推动技术创新提升、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和海洋经济绿色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该项目每年可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约47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可满足约200万户家庭一年用电量,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5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00万吨。
目前,我国主流的机组都安装在近海海域,以水深低于60米的近海项目为主。不久前,位于江苏如东海域,离岸距离76公里的国家电投江苏如东800兆瓦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再加上25日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的三峡阳江沙扒场,多家能源类央企已经开始探索远海风电发展新模式。
阳江沙扒场首次应用了抗台风型漂浮式机组,与传统固定于近海海床上的风电机组相比,漂浮式机组在获取深远海域稳定优质风电资源的同时,不影响近岸渔业及其他相关产业活动。浮动式(风电)机组就解决这个问题,不用打这么深,风机漂浮在那儿,直接装好机器就可以运到场地。
目前,我国本地化研发制造的大容量机组、超长叶片、漂浮式风电机组、长距离输电工程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均取得重要突破,技术创新能力处于全球第一梯队,核心竞争力优势明显,为未来我国大规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 李创军:我国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发展缓慢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突破。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