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本文所提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相关信息及内容来自官方媒体,对有关行业及企业的分析不作为投资建议,风险自负。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相关信息及内容来自官方媒体,对有关行业及企业的分析不作为投资建议,风险自负。
这一次,三峡昌邑项目同样是要求6MW以上机型,交货时间从2022年4月开始,年底前交付结束,从海上风机主机企业的机型和产能看,哈电风能和运达没参与,估计还是交付能力的问题。
不到3个月,海上风电主机价格上次连续低价,并且是一次比一次低价。从华润苍南1号,到中广核象山图茨,再到三峡昌邑,后两个的主机均价从4562元/kw降低到4507元/kw,降价55元/kw,降价幅度1.2%,尽管比例不大,但趋势确实很明显,从最低价看,主机价格应突破3500元/Kw,从数据上看,再一次挑战了行业的竞争底线。
然而就在国内三连降的时候,国际巨头-西门子歌美飒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西门子歌美飒:风力发电价格战不应再继续下去
行媒报道,就在上周三,12月8日,全球风电巨头西门子歌美飒高层警告称,长达十年的降低风力发电成本竞赛不应再继续下去,因为这将削弱涡轮机生产商继续投资新技术的财力。
SG称,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对绿色能源进行的投资热潮,行业努力已经使风力发电的成本降低到了可以与煤炭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竞争的水平。“我们已经取得的明显成果是:风力发电现在比其他任何电力形式都更便宜。但我认为我们不应该把价格定得太低,”西门子歌美飒首席执行官Andreas Nauen表示。
价格是不是行业定的太低,还是市场需求不能满足,这个问题我们的行业企业需要深刻认识。
举两个例子:
1,世界水泥总承包行业竞争:在中国建材旗下的中材国际没有走出来之前,世界70%的日产万吨级水泥企业都是德国海德堡,拉法基等,不仅价格高,服务差,但在中国的中材国际进入以后,价格不仅大幅下降,施工效率大大提升,不到三年,一举位列世界第一,此后无人超越。
2,工程机械中的混凝土机械竞争:之前是德国的普茨迈斯特(大象),中国三大工程机械巨头进军世界之前,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企业就是大象,多年后,三一收购大象,徐工收购施维英(世界第二),中联重科收购CF(世界第三)。
两个案例说明什么呢?价格不是我们企业主观确定,而是市场决定,市场竞争机制就决定了价格的走向。
2000元/kw的陆上和4000元/kw海上主机:价格的决定权在市场和企业创新能力
显然,2021年对中国的风电装备企业是很艰难的一年,开始是陆上风电的平价,逼迫中国陆上风电主机价格腰斩,在大家一片期待中,企图在原材料大幅涨价的形势下有所回升,实际上结果是分散式风电的主机价格(陆上)最低刷新到2100元/kw,最近接连几次的主机价格都接近或突破2000元/kw的门槛(1950元/kw-中广核曲靖项目,2050元/kw-新疆大基地项目),以至于出现2390元/kw带塔筒的陆上主机价格。海上主机价格三连降说明了什么,价格的水平决定了市场的容量,只有创新实现风电具备开发价值,行业装备企业才有市场,而这个创新的结果就是你实现了客户和市场需求的低成本。
中国风电装备企业的未来:中国风电中国干,世界风电也是中国干
今天,国际巨头你认为中国的低价可能超出你的认知,可能明天你就没有机会发表感言,因为市场不会等待你太久。三大巨头走出陆上风电的中国市场,并不是中国不喜欢国际巨头产品,而是市场需求的产品有他的定位:性价比,不是单纯的性能,更重要的满足市场需求的装备产品,核心问题是中国企业已经掌握了风电装备的技术核心,突破了风电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或许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对于满足风电的需求已经绰绰有余了。
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的风电行业企业大面积走出去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中国的能源设计、施工企业与装备企业联合出海,更是势不可挡,这一点在其他很多行业已经实现。
兄弟们,未来全球插满中国风机靠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