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滑动查看正确答案
【单选题】1.1949年6月6日,中共江西省委正式成立,隶属中共中央( )。
A.华中局
B.华东局
C.东北局
【单选题】2.1949年9月21日,( )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庄严地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A.中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中央政治局会议
【单选题】1.1949年6月6日,中共江西省委正式成立,隶属中共中央(A)。
A.华中局
B.华东局
C.东北局
【单选题】2.1949年9月21日,(B)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庄严地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A.中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中央政治局会议
★
★ ★ ★
★
“百年铸辉煌 央企谱华章”
国资委第四届中央企业优秀故事
发布活动在北京举办
精心组织推荐的作品
最终揽获11项大奖
一等奖1个、三等奖3个、优秀奖6个
集团公司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成为荣获此奖项的10家央企之一
作品采取小切口、大视角的故事形式
全面展示在建党百年征程中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砥砺前行、拼搏奉献
为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科技进步、民生改善等
作出的突出贡献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充分彰显的责任与担当
“品读华电故事 见证央企初心”第二期
优秀奖作品
《“水电摇篮”的劳动者》
北京时间夜晚10点,在偏距浙西乌溪江源头的大山里,“浙西明珠水电摇篮”黄坛口水电站厂房内,一位电站运行值班员佩戴好安全帽,整理好手电筒、钥匙、巡检仪等巡检装备,进行当天最后一次常规巡检。
灯火通明的厂房,一个人的身影。大山已经沉睡,电厂运行工人仍在为电站的运行而忙碌。
乌溪江公司厂房照片
他叫许国华,是一名“电二代”,牢记父亲“电站里,运行上班很辛苦,但是要求高,也锻炼人!”的嘱托,成为衢州乌溪江分公司的一名运行工人,日复一日坚守在艰苦的三班倒岗位上。每次交接班前后,先巡视一遍所有设备,做到设备安全心中有数;每次重要操作前,分析危险点,一次次现场模拟操作,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可控;每次夜深人静监盘,他一次次用冷水洗脸,保持清醒状态不放过任何一条上行信息;每一次节假日,他都把机会让给外地的同事,让他们可以回家团圆;每班到岗最早,离开最晚。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已22年没有回家好好过年,本因意外骨折获得春节休假机会的他,逆行回岗,为战“疫”“前线”电力供应保驾护航。择一事爱一行终一生,许国华扎根运行岗位25年,把光明送给千家万户,自己也成长为衢州市劳动模范、劳动模范。这位普通的运行工人,身披绶带神采奕奕上台领奖,接受全体华电人、全体衢州市民的致敬。
乌溪江公司员工华电集团劳模许国华
身边的运行人员说:许国华师傅从事多年运行工作,以辛勤劳动为荣,以默默奉献为己任,原来劳模就在身边,可敬可亲可学。
一纸约定,一生受益。劳模师徒,匠心传承。从水电摇篮起步,乌溪江公司一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历经60多年风雨,始终坚持“一对一”师带徒模式培养青年员工,由各个专业的技术带头人、劳动模范、优秀工匠以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担任师傅,与徒弟签订“一对一”结对培养协议书,对徒弟进行理论与实践培训,带动年轻员工技能成长。
国家“一五”工程黄坛口电站
1951年开工后建设照片
在这座被誉为“新中国水电建设摇篮”的水电站中,中国水电泰斗、两院院士潘家峥从黄坛口水电站工地出发,毕生心血,情系江河,见证和推动了中国水电从起步到腾飞的全过程;青年工人赵柏金改进泥心的工具提高工作效率三倍半,采用工人同志的建议手车满载缓行加快了浇捣速度,工人们第一次使用上了风钻机……
他们都是我们身边默默无闻的劳动者,他们是工程建设者、水库调度员、机组检修工等等。
“红色潜水员”姚新根
他叫姚新根,于1952年在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召下,来到新中国第一座中型水电站——黄坛口水电站建设工地。电站施工过程中,水下一块巨石成了“拦路虎”,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用炸药炸掉它,在当时条件下,风险极大。姚新根作为黄坛口水电工程处潜水队队长,他勇敢站出来实施中国工程史上史无先例的“水下爆破”。他多次披挂下水,水下奋战10天后,虎踞的巨石被炸得粉身碎骨。“红色潜水员”的事迹在工地、在全省、在全国传开了。1959年,他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1978年作为全国各条战线的劳模代表和中国工会九大代表,他受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等的接见。
1958.05.01第一台机组发电
浙江日报头版刊播黄坛口电站大放光明
时任浙江省副省长吴宪在1958年5月1日,黄坛口水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剪彩仪式上发言:这里是全国水电建设的大学校、练兵场。它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水电建设人才,4000多名水电建设人才从这里走向新安江、葛洲坝、三峡……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建设者们艰苦奋斗完成黄坛口水电站建设后,又满怀豪情建设了上游湖南镇电站。两级电站联合调度,拦洪错峰,有史料记录共拦截洪峰流量超过1000立方米/秒的洪水100场次,工农业和城市年供水9.7亿立方米,为浙江大地提供优质绿色能源和清洁水源,减少水患,守护一方平安。
乌溪江公司湖南镇大坝泄洪
水库调度工作就是跟数据打交道,他们能将两站水库水位精准控制,据公司第一位水调班班长王德昌回忆:黄站的水库调度,就像将一个热水瓶里的水倒进碗里,我能精准地调度到黄站水库水位净误差在正负10厘米。斗转星移,一代代水库调度人员传承精益求精的技术与精神,科学调控,实现水位厘米级的精准调度。让水调班胡红阳记忆犹新的是2014年8月21日,她们团队计算本次洪水过程在湖库水位到达229.83米后会“掉头”。事实是在当日早晨8点,湖库水位到达229.86米时开始回落,相对于16亿立方米库容的水库,这个数字让无数人惊叹。平凡的工作给我们带来不平凡的启示和感动。
乌溪江公司生产调度大楼
时代在发展,公司也从“水电摇篮”发展成为绿色综合能源企业,每一位平凡的劳动者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劳动,他们也把自己的劳动变成了一道美的风景。2015年,公司聚焦身边普通员工,充分发掘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讲述他们在细碎、繁杂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涌现出的敬业故事、善行义举、闪光言行等,推出“凡人聚焦”专栏。
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坚守劳动工资和人事管理岗位多年的胡慧娟,信守做好每一件普通事的运行值长徐建伟,为人纯朴、工作踏实的物业综合管理专职王志忠,借来纸板为车挡雨的“暖心邻居”岳枫,社区85岁老人昏厥,毫不犹豫俯身背起老人的朱水林……一批来自不同岗位、年龄悬殊、经历迥异、立足岗位、埋头苦干的普通员工,走上了舞台中央,推动全公司榜样选树活动的蓬勃开展,营造“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良好氛围。
乌溪江公司职工技术比武现场
2018年,公司抓住员工获评能工巧匠、金牌师徒等契机,推出“匠人匠心”专栏,突出展示获奖员工华彩的人生乐章。平凡的人物、执着的追求、动人的故事、金色的回报,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干部员工的创新创造热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成为企业风尚,“工匠精神”深深地在公司生根、发芽、开花,不断书写着普通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崭新篇章。
乌溪江公司湖南镇大坝风景
“水电摇篮”,人杰地灵。劳动的美,永不消逝。身边的情,温暖常在。近70年来,“水电摇篮”共培育出全国能源工业劳动模范洪永丛,全国电力工业劳动模范徐普喜,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浙江省道德模范柴方光,中央企业劳动模范李培尧,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专家津贴、浙江省首批百名工匠章日成,劳动模范朱斌、李培尧、金亚兰、张士军、许国华,金牌师徒、浙江省十大民间环保卫士,衢州市劳动模范、衢州工匠、最美水利人、最美通讯员等一大批先进模范。
坚守初心 情暖南疆卫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