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能源圈中国首颗碳卫星将助力盘点各地碳收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8-18   来源:能源圈   作者:风电之家   浏览次数:286
核心提示:中国首颗碳卫星将助力盘点各地碳收支


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悉,基于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碳卫星)的观测,科学家近日获取了全球碳通量数据集。


这标志着我国已具备全球碳收支的空间定量监测能力,将助力盘点各地碳收支。


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结果,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全球碳收支的空间定量监测能力,是国际上继日本、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具备该技术的国家。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刘毅研究组联合中、英多位科学家,基于我国第一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中国碳卫星(TanSat)的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观测,利用先进的碳通量计算系统,获取了中国碳卫星首个全球碳通量数据集。


刘毅介绍,利用大气浓度测量进而计算碳排放和碳吸收的方法,优势在于“看得广、看得清”,与侧重“看得准、看得全”的地面观测形成有效互补。研究者除了依靠卫星观测资料,还需通过先进的同化计算系统,模拟出大气二氧化碳传输过程和每个时刻、每个地方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并与卫星观测协调一致,得到一个最接近真实的碳通量数值。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大气科学进展》杂志。


“全球盘点有助于了解二氧化碳减排、增汇等行动对气候变化趋势的影响,卫星遥感将在全球统一、无偏差的碳收支核算中发挥重大作用。”刘毅说。



为了观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2009年,日本成功发射了国际上第一颗温室气体专用探测卫星GOSAT,美国OCO-2紧随其后,于2014年发射升空。2016年12月22日,中国碳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升空并在轨运行,成为国际第三颗温室气体卫星,目标是实现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柱平均干空气混合比的高精度监测,为碳排放科学研究提供卫星资料。


“全球盘点有助于了解温室气体减排、增汇等行动对气候变化趋势的影响,卫星遥感将在全球统一、无偏差的碳收支核算中发挥重大作用。”中科院大气所副研究员杨东旭介绍,随着大气探测和模型模拟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观测溯源碳排放的方法,被认为是评估温室气体减排成果的有效方法。


杨东旭表示,中国碳卫星是我国第一代温室气体监测专用卫星,实现了空间温室气体高精度监测的从无到有,迈开了重要且艰难的第一步。未来,新一代卫星的设计与研发将面向我国双碳目标的监测需求、国际社会的盘点需求,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碳中和”。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