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总产值预计超20万亿!装机连续3年全球第一,中国海上风电有多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1-20   来源:节能风电   作者:风电网   浏览次数:70
核心提示:提起风力发电,大家想到的基本都是地面上的白色扇叶。但海面上的发电设备却比地面上的壮观多了,它们通常有60层楼那么高。在额定转速下,一座机组一年能发出4亿度的电,获得上百万元的电力收入,预计到2030年,它们就能创造出20万亿的总产值。如此赚钱的项目,照理说世界各国都会争先恐后的发展,可为什么只有我国把这件事做成了?从追赶到引领的逆袭之路从全球范围来看,海上风电是一个高技术含量、高资本投入的产业,技术壁垒异常高。但中国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政策支持、科研投入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创造了一个几乎不可复制的“风电奇迹

   

提起风力发电,大家想到的基本都是地面上的白色扇叶。
但海面上的发电设备却比地面上的壮观多了,它们通常有60层楼那么高。
在额定转速下,一座机组一年能发出4亿度的电,获得上百万元的电力收入,预计到2030年,它们就能创造出20万亿的总产值。
如此赚钱的项目,照理说世界各国都会争先恐后的发展,可为什么只有我国把这件事做成了?从追赶到引领的逆袭之路从全球范围来看,海上风电是一个高技术含量、高资本投入的产业,技术壁垒异常高。
但中国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政策支持、科研投入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创造了一个几乎不可复制的“风电奇迹”。
它们不仅能提供绿色电力,减少各类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更能带动一整个产业链的崛起,形成强大的经济效益。
然而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早在2017年之前,中国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还处于全球市场的“追赶者”地位。
那个时候,欧洲几乎垄断了全球海上风电市场,机组技术达到8兆瓦,而中国的技术水平却远远落后,甚至连5兆瓦的机组都制造不出来。
但中国并没有因此退缩,十多年来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地攻克难关,从材料科学到风电机组设计,从海上安装技术到远海传输技术,几乎所有的瓶颈都被一一突破。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中国的风电技术开始迎头赶上,到了2024年,中国制造了全球最大单机容量的风电机组——26兆瓦级的机组!这一台机器的高度几乎与60层楼相当,直径超过300米,叶片旋转的面积相当于10多个足球场,单台机组每年可发电1亿千瓦时,足够供应5.5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
在过去三年中,中国海上风电的并网容量持续增长,并连续三年稳居全球第一。
到了去年,发电容量已经突破了3910万千瓦,预计到2024年底,装机总量将达到4500万千瓦。
比起排名第二到第五的国家的总和,中国的装机容量已是遥不可及。
在技术上中国不仅在海上风电机组制造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在整机生产、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风电场的建设和运营方面也走在了全球前列。
比如中国风电设备的核心部件——齿轮箱,已经占据全球市场的80%。
这些“硬件”的背后,意味着中国不仅能满足国内的需求,甚至能够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
更让人惊叹的是,中国还在加速拓展国际市场。
福建的风电企业,在过去两年中,向英国出口了超过170片大功率叶片,总价值接近9亿元,而整机出口量也在稳步增长。
如此强大的出口能力和市场份额,无疑为中国海上风电的全球霸主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其实属于中国的海上发电事业,才刚刚开始。
未来十年的黄金机遇和技术难点根据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海上风电的总装机容量将超过2亿千瓦,产业链的总产值将突破20万亿,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这一产业链的覆盖范围极广,涉及风电机组制造、装备研发、海上安装与运营、远海输电技术、绿色电力供应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将促进能源结构的转型,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发展,对实现碳中和目标起到积极作用。
除了电力供应,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和运营,也将为地方经济带来可观的收益。
从设备制造到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再到后期的维护服务,每一个环节都意味着大量的就业机会和财富创造。
但这并不意味着挑战已经结束,随着近海资源的逐渐饱和,未来海上风电的发展将逐步转向深海。
如何在远离岸边的海域安装风电机组,如何解决深海环境下的风电设备运行和维护问题,都是亟待攻克的难关。
其中远距离输电技术、深海风电机组的安装与维修技术,将成为未来几年中国海上风电技术创新的重点。
幸运的是凭借中国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制造优势,这些难题并非不可攻克,毕竟对我们来说,类似的事情并不在少数,我国航天的技术突破就是如此。
航天技术的突破为了让空间站更适配当前的需求,我国科研人员潜心钻研,终于将传统“T”字型空间站升级成了充气式密封舱。
它不仅重量轻、体积小,还能大幅降低发射成本,并且部署方便,极大提高了效率。
更重要的是,新升级的空间站将成为“太空母港”,为其他航天器提供补给与维护。
预计2030年前,中国将实现载人登月,为太空探索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而中国空间站的升级不仅是科技进步的象征,更是我国在全球航天事业中占据一席之地的重要标志。
信息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