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工业革命的开始时间,日本学者的见解并不一致。
日本经济学家楫西光速编著的《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进入明治20年代(1887年—1896年),日本的资本主义首先在以棉纺产业为中心的轻工业部门完成了产业资本的确立,之后又在明治30年代(1897年—1906年)通过建立重工业部门,自主完成了工业革命。
"同样,历史学家高村直助也在《工业革命》一书中也提出:"日本的工业革命,是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到19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
"图1:工业革命示意图日本工业革命始于何时?另外,石井宽治的《日本的工业革命》一书,将工业革命的开端认定为机械纺织业在受到大阪纺织成功的刺激下实现兴起的那一年,即1886年,这一观点和其他论者是一致的。
而关于工业革命完成的时期,石井则主张"一国是否完成了由导入机械所带来的工业革命,要看所需机械及作为其原材料的钢铁能否实现国内的自主生产"。
又因为后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可以输入机械与钢铁,导致难以判断工业革命的完成时间。
所以石井又提出"即使机械与钢铁的输入因战争等原因而被迫中断,但如果拥有独立自主的技术和强大的生产后盾的话,也可以判断该后进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他断定:"日本的工业革命,是在经历过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两次大战后,于1907年大恐慌前后完成的。
"图2:甲午战争示意图的确,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前,虽说以机器生产为主的工厂制机械工业已经存在,但也只是存在于缫丝与纺织等轻工业,而钢铁和机械制造方面仍然大幅度落后。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虽说可以看到"第二次企业勃兴"的盛况,但是主要是在缫丝、纺织、取火工具、织物、烟草、造纸等行业。
在这一时期,除军工厂和造船业之外,重工业和机械工业尚未成型。
日本重工业出现新的发展并走上正轨是在日俄战争之后。
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钢铁生产是推进重要的大型机械国产化的必要条件。
因此,日本政府便计划用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的部分赔款在八幡建设大型钢铁厂。
楫西等人的书中说:"于1901年开业的八幡钢铁厂是出于经济、军事上的需求,以钢铁的自给为目的而创建的。
该厂在日俄战争时期进一步发展壮大,为重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日俄战争这一时期,日本国有化后的铁道建设、军需业,以及以服务军事目的起家的造船业等是拉动钢铁需求的主力。
军部在推动"钢铁的自给"时最为热心。
"资本主义钢铁业的发展道路是从对更优良的炮身的需求开始的。
"《战争与资本主义》作者桑巴特对于德国16世纪—18世纪历史的这一评述放在这个时代的日本也是适用的。
图3:签订《马关条约》现场示意图日本工业革命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