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历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1-20   来源:风电滑环   作者:风电齿轮箱   浏览次数:83
核心提示:引言光伏产业,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而中国,作为这一领域的后起之秀,更是在短短数十年间,从一个弱小的产业成长为全球光伏行业的领头羊。本文将详细梳理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历史,带您走进这一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辉煌历程。一、光伏产业的起源与全球背景光伏产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39年,法国科学家E.Becquerel发现了液体的光生伏特效应(简称光伏现象)。然而,直到1954年,美国科学家恰宾、富勒和皮尔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首次制成了实用的单晶硅光伏电池,才真正推动了光伏发电进

   

引言光伏产业,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而中国,作为这一领域的后起之秀,更是在短短数十年间,从一个弱小的产业成长为全球光伏行业的领头羊。
本文将详细梳理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历史,带您走进这一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辉煌历程。
一、光伏产业的起源与全球背景光伏产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39年,法国科学家E.Becquerel发现了液体的光生伏特效应(简称光伏现象)。
然而,直到1954年,美国科学家恰宾、富勒和皮尔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首次制成了实用的单晶硅光伏电池,才真正推动了光伏发电进入应用领域。
尽管当时的转化率只有6%,但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标志着人类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技术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此后,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光伏发电逐渐从航空航天领域走向地面应用。
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也开始重视新能源的发展,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光伏产业的发展。
二、中国光伏产业的起步与探索在中国,光伏产业的起步相对较晚。
1958年,中国研制出了首块硅单晶,标志着中国光伏产业的初步探索。
然而,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才开始量产单晶硅光伏电池,并先后引进了多条国外光伏电池生产线或关键设备。
1983年,甘肃省自然能源研究所在距离兰州市40公里左右的榆中地区建设了10千瓦民用光伏电站,成为中国第一个民用光伏电站。
这座电站历经数十年的风吹雨打,至今仍稳定运行,发电功率保持在7千瓦左右,展现了光伏产品的可靠性和长效性。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对新能源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光伏产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
2000年后,国家启动了送电到乡、光明工程等一系列扶持项目,通过光伏和小型风力发电解决西部七省区(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陕西和四川)700多个无电乡的用电问题。
三、中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全球领先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光伏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2005年,中国第一座直接与高压并网的100kWp光伏发站在西藏羊八井建成并一次并网成功,开创了中国光伏发电系统与电力系统高压并网的先河。
2007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光伏制造国,年产1088兆瓦,出口全球各地。
此后,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光伏产业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金太阳工程”、“光伏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等,推动了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技术方面,中国光伏产业也取得了显著进步。
从最初的多晶硅电池到单晶硅电池,再到薄膜电池、异质结电池、钙钛矿电池等新一代技术路线,中国光伏企业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提高光电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截至2016年底,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3454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7742万千瓦,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
截至2017年底,中国光伏发电装机量达1.3亿千瓦,连续3年位居全球首位;新增光伏发电装机5306万千瓦,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一。
四、中国光伏产业的挑战与机遇尽管中国光伏产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随着全球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光伏企业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以应对市场变化。
另一方面,光伏产业也面临着原材料价格波动、国际贸易摩擦等风险和挑战。
然而,挑战往往伴随着机遇。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的背景下,光伏产业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政府也继续出台政策支持光伏产业的发展,推动光伏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智慧能源体系。
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光伏发电的应用范围也将不断扩大。
从传统的地面电站到分布式光伏、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新型应用模式,光伏产业将为人类提供更加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解决方案。

 
关键词: 风电设备 风电叶片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