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光伏发电行业从起步阶段发展至今,在积极的产业政策引导及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的不断努力下,各环节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随着各国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光伏发电成本逐渐下降以及应用领域的拓宽,光伏发电行业在世界范围内都将处于持续向好的发展阶段,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国内市场空间巨大我国新增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已经连续 10 年稳居全球首位,“十四五”期间是我国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攻坚期。
2020 年 9 月 22 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 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
2020 年 12 月 12 日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宣布:“到 2030 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 2005 年增加60 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
”2022 年 6 月 1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九部联合发文《“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围绕分布式光伏市场的发展,提出“城镇屋顶光伏行动”和“千家万户沐光行动”两大行动。
“城镇屋顶光伏行动”,重点推动可利用屋顶面积充裕、电网接入和消纳条件好的市政、工业、商业等建筑屋顶发展分布式光伏,提高建筑屋顶分布式光伏覆盖率。
“千家万户沐光行动”,旨在统筹乡村屋顶资源、村集体集中场地开展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形成收益共享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分布式光伏应用空间进一步扩大。
截至 2022 年末,我国风电、光伏累计装机容量为 7.62 亿千瓦,风电、光伏要累计完成 12 亿千瓦的目标,2023 年至 2030 年还需至少实现 4.38 亿千瓦的增长。
截至 2022 年末,我国风电、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分别为 3.70 亿千瓦、3.92亿千瓦,按照目前风电、光伏累计装机各 50%的占比估算,未来 8 年至少需要完成 2.19 亿千瓦的光伏电站增量,每年装机容量约 2,737.50 万千瓦。
根据我国现有农村住宅情况,可大致推算剩余屋顶电站装机空间:根据最近一次 2020 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我国乡村人口约 50,978.75 万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农村人均住宅面积约 48.9 平方米/人,假设平均楼层为两层,20%的面积为可装光伏面积,单位面积光伏电站装机容量 150W/平方米,计算预估户用屋顶可装机总量约 3.74 亿千瓦5,我国户用光伏装机潜力巨大。
伴随着光伏发电成本进一步降低以及电力市场化交易的开展,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累计光伏装机容量将持续提升。
(2)海外市场空间巨大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清洁能源不可或缺。
大力发展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也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一致宏大行动。
全球各国已逐渐意识到传统的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给环境和气候带来的严重破坏,因此均采取行动来支持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如电价补贴、配额制和税收优惠等。
在政策激励下,光伏行业增长迅猛,发电占比逐渐提高。
从 IEA 测算的 2019 年各国光伏发电理论渗透率来看,世界平均值仅为3.0%,欧盟达到了 4.9%,诸多新兴市场的渗透率仍然较低,中长期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从历史累计装机数据来看,2010 年以来传统光伏装机大国,如日本、德国的新增装机容量全球占比在逐步下降,而美国、印度和其他新兴市场占比在快速上升,光伏需求不再依赖于少数几个大型市场的趋势在未来越来越明显。
根据 CPIA 预测,全球光伏装机预期良好,2025 年新增装机或可达 200GW,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6.2%至 9.7%。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全产业链集成制造有力推动风电、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近 10 年来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单位千瓦平均造价分别下降 30%和75%左右,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为可再生能源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可再生能源的蓬勃发展也有力促进了新能源技术的快速进步,成本快速下降,经济性快速提升,促使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光伏发电加快成为新增主力能源。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