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不断涌现 长时储能市场前景广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1-15   来源:风电塔筒   作者:海上风电   浏览次数:76
核心提示:本报记者 曹琦12月15日,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上透露,2024年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累计建成新型储能超过6000万千瓦,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不断涌现,调度运用持续增强。长时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市场前景广阔。通常来说,持续放电时间不低于4小时、寿命不低于20年的储能技术为长时储能。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向记者表示:“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和电力系统的转型,长时储能的应用场景将会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电网调峰等领域。”近年来,我国储能规模持续

   

本报记者 曹琦12月15日,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会上透露,2024年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累计建成新型储能超过6000万千瓦,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不断涌现,调度运用持续增强。
长时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市场前景广阔。
通常来说,持续放电时间不低于4小时、寿命不低于20年的储能技术为长时储能。
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向记者表示:“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和电力系统的转型,长时储能的应用场景将会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电网调峰等领域。
”近年来,我国储能规模持续增长,但是大部分为短时储能,而仅靠短时储能难以全面促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萨摩耶云科技(深圳)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郑磊表示,当前储能设备的配储时长多为2小时,但这种配置方式对于风能和太阳能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来说并不理想,因为在一些特定条件如夜间、长时间无阳光或无风的天气下,其电能输出并不稳定。
因此,延长配储时长,如4小时、8小时等,正在成为储能行业的发展趋势。
“长时储能可以凭借长周期和稳定性优势,弥补2小时配储时长的不足。
与2小时储能相比,长时储能的储能时间更长,能够适应更长时间的电力需求,从而更好地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和电网调峰等应用。
”郑磊表示,此外,长时储能系统在长时间内表现更加稳定,这对于需要长时间运行的应用场景尤为重要。
因此,长时储能有可能成为2小时储能的有益补充,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长时储能发展前景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市场需求、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等。
目前,长时储能领域技术路线众多、各有优劣。
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不完全统计,2024年1月份至10月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达23.048GW/58.156GWh,功率规模同比增长70.72%,容量规模同比增长100.14%,总投资超1280亿元。
从技术路线看,磷酸铁锂电池储能项目新增装机21.48GW/51.05GWh,功率占比93.2%,依旧为主流技术路线。
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新增并网0.66GW/3.9GWh,功率占比2.86%,排名第二。
液流电池储能电站项目新增并网321.9MW/1287.62MWh,功率占比1.4%,排名第三。
“上述数据表明,目前压缩空气储能和液流电池储能处于示范应用阶段向商业化阶段过渡期,渗透率相对较低。
不过谁将成为未来的绝对主流路线,现在还没有定论。
”清晖智库创始人宋清辉告诉记者。
宋清辉认为,以全钒电池为代表的液流电池,与其他长时储能路线相比,兼具应用场景、时间尺度及经济性优势。
因其选址灵活、占地面积较小、建设周期短,可满足风光装机高增长需求,在表后储能市场同样具备应用潜力。
与此同时,一些锂电企业也在抢占长时储能这一蓝海市场。
近日,江西赣锋锂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回复投资者称,公司看好未来长时储能市场,正准备布局大容量大电芯电池。
林先平认为,大电芯因为体积能量密度高,储存容量大,适合大型储能电站场景。
因此,在长时储能领域,大电芯技术被视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多家企业都在竞相研发和推广大电芯技术。
面对长时储能商用化的难点和堵点问题,林先平表示,首先,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和人力资源进行电池技术的研发和改进;其次,需要建立完善的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来保证电池的生产和供应;再次,需要考虑电池的安装和维护成本以及运行安全问题;最后,需要与电网、电力公司等合作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关键词: 风电设备 风电叶片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