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截止2021年5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2.4亿千瓦,风电装机累计达到2.9亿千瓦,同比增长34.4%。发电量方面 1-5月份,全国并网风电场发电量2972亿千瓦同时,同比增长47.0%,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7.3个百分点。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方面 1-5月份,全国并网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1053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96小时。电源建设投资方面 1-5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1392亿元,其中风电613亿元,占总投资的44%。
尽管第二季度数据还未统计完,但从2021年前5个月数据来看,风电行业在装机、发电量、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方面均取得较好的增长。同时政策充分调动了各方面对风电的投资积极性,使“双碳”背景下风电行业能够继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中国“双碳”目标政策以及全球低碳减排大环境的驱动下,未来风电资源将会成为最稀缺的绿电资源,在碳排放指标受控的新政策环境下,绿电一定时期内会供不应求,市场交易有可能会出现溢价现象。
目前国内与欧洲碳排放权市场交易价格差距较大,欧洲市场的碳交易达到40欧元/吨,而国内只有30~50元/吨。
就制造业发展而言,在国家宏观政策层面,应合理控制银行利率和大宗原材料市场价格,保障和鼓励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全球各国采取的通用做法。
刚刚发布的二季度经济数据显示,国内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政策效果初步显现,企业面临成本压力略微减轻,通过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制造业支持力度,企业扩大产能和投资意愿在不断恢复。
为此,建议
二是国家应调控限制风电、光伏行业因政策变化产生的吊装、材料市场供给和价格非理性投机行为,保障新能源行业、制造业健康发展。
三是持续关注大宗商品价格对新能源制造业带来的不确定性,稳定的利率、材料价格可以防止市场投机行为,继续推进“六稳”“六保”政策延续;促进大宗商品进口多元化,削弱制造业企业采购需求的压力,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
当前,电网为促进风电消纳和落实“双碳”目标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各地落实国家“隔墙售电”的政策方面还要继续推进,下一步还要鼓励电网参与电源侧、用户侧分布式等多种电源的改革,对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型参与者,国家和电网均需要在政策、参与市场的机制上予以设计和明确,支撑“双碳”目标的有效实现。同时加强国家在能源政策层面的协同性,发展规划、财政政策与“双碳”背景下的市场化碳资产相结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生态环境部、金融等管理部门能够协同自洽,从体制设计、结构设计层面支撑“双碳”目标的实现。
就绿色电力消费来看,我认为,“双碳”目标的核心在于要通过消费端革命来加速能源转型。当前发展不均衡和主要瓶颈还是在能源消费和体制机制方面,需要加大力度推动消费测绿色电力革命。
在国家层面,建议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健全绿色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确保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应发尽发,全额保量保价消纳,为绿色发展提供充足的“血液”。
在电力系统层面,建议
Q3
展望未来经济形势,有何期待与建议?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叠加“双碳”目标,中国经济必然要走向绿色经济,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能够为中国的绿色发展提供重要的能源电力支撑。
展望未来经济形势,我们应在以下三方面发力
“双循环”方面
与国际碳中和市场化标准接轨,打通绿电与碳排放之间换算标准,鼓励市场消费绿电,促进绿电制造、绿色产品,通过绿色内循环促进外循环发展。建立政府和企业碳账户,产品实现碳排放标准标识,打通绿色电力制造减碳的评价标准。
“双碳”方面
促进碳交易市场发展,缩小中国与欧洲碳交易市场碳排放交易近10倍的差价,鼓励可再生能源禀赋强的地区,实现绿电制造,给予配套政策和行动方案支持,推动能源结构转型行稳致远。
绿色金融方面
建议宏观政策上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新能源行业绿色发展,包括加强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完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推动工具创新,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通过绿色金融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和成果转化;以金融支持打造绿色产业链,引导资金进入产业链基金,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免责声明 非本网原创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