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地热大发展需要什么政策?补贴、绿证、配额一个都不能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1-15   来源:风电叶片   作者:风电招聘   浏览次数:67
核心提示:当下,地热能成为新能源中最为现实并最具竞争力的能源之一。相对于风能、太阳能,地热是唯一不受天气、季节变化影响的可再生能源,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稳定性、连续性和利用率高。因此,在风能、太阳能等快速发展的今天,地热不能仅仅甘心做新能源家族中的小兄弟,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国家地热能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暘认为,近期地热能之所以可以被人们青睐,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社会需求,二是资源条件。当前,我国对地热应用的需求来自于雾霾治理、节能减排、供暖制冷以及"一带一路"等多个

   

当下,地热能成为新能源中最为现实并最具竞争力的能源之一。
相对于风能、太阳能,地热是唯一不受天气、季节变化影响的可再生能源,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稳定性、连续性和利用率高。
因此,在风能、太阳能等快速发展的今天,地热不能仅仅甘心做新能源家族中的小兄弟,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国家地热能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暘认为,近期地热能之所以可以被人们青睐,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社会需求,二是资源条件。
当前,我国对地热应用的需求来自于雾霾治理、节能减排、供暖制冷以及"一带一路"等多个方面。
从全球来看,据估算,储存于地球内部的热量约为全球煤炭储量的1.7亿倍,其中,可利用量相当于4948万亿吨标准煤,按目前世界年消耗190亿吨标煤计算,能满足人类数十万年的需求。
对我国而言,初步估算,0~3千米深度区间的热能量在5000~50000亿吨标煤。
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的调查显示,中国大陆336个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能可采资源量折合7亿吨标准煤,可实现供暖(制冷)建筑面积320亿平方米。
研究显示,在回灌情景下,中国大陆水热型地热能年可采资源量折合18.65亿吨标准煤。
目前人类对地热能的利用方式有三种:蒸汽发电、直接利用中低温流体以及地源热泵。
地热能直接利用方面,到2015年利用浅层地热能国家已达48个,地源热泵总装机容量约为5万兆瓦,占直接利用总量约71%。
目前我国对地热非电直接开发利用已居世界首位。
截止到2015年,全国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达到3.92亿平方米,水热型地热能供暖面积达到1.02亿平方米,地热能年利用量约2000万吨标准煤。
从政策层面来看,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对地热能明确认定属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利用应得到应有的优惠和保护。
自2013年,国家就开始出台鼓励政策,现有财政和价格激励政策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但政策不完善,执行不到位、不充分。
具体表现在:其一,相关财税法律规定缺乏可操作性,缺乏实施条款和落实细则,对优惠税率和补贴力度等激励政策没有统一确的标准,导致政策落地难;资源税税额标准偏低,不能真实反映能源消耗带来的社会成本,缺少体现可再生能源性质的“取热不耗水”的税收激励政策。
其二,优惠力度不足。
按照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政策要求,对地热能发电商业化运行项目给予电价补贴政策,但细化支持措施偏少且存在缺陷,比如土地使用、设备制造和产品消费的政策不明确等。
其三,补贴模式不科学,支持方式有待完善。
比如,目前都采用事前和生产环节补贴模式,导致效果大打折扣;直接补贴居多,缺乏市场化手段;补贴发放不及时、不到位,领取周期过长。
可以参照风电、光伏等扶持政策,将地热能开发纳入可再生能源基金补贴范围,并按照绿色证书制度发放绿证配额,进而落实相关企业的税收优惠,并研究制定以热(冷)量为单位进行补贴的政策。
长期来看,地热能应用的规模不断扩大,对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根据《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将实现替代标煤7000万吨。
按照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48亿吨标煤测算,届时地热占比将达到1.5%,比目前的0.5%,提高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在非化石能源“十三五”期间3个百分点的增幅中,地热将“三分天下有其一”。

 
关键词: 风电叶片 风电塔筒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