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节假日出游那些能出片的旅游景点尤其受到游客们的青睐在社交网络上“一生都要出片”几乎成了部分小伙伴的“座右铭”去哪玩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出片如果你问中广核哪些地方最出片小编偷偷告诉你在中广核最出片的地方其实是工位不信你看“金钟罩”出岛REC00:00:00:00大修现场,中广核运营反应堆项目团队成员正在进行“假封头”吊运工作。
假封头是在进行法兰面检修过程中,为反应堆提供防异物保护的临时屏障,大家称它“金钟罩”。
在任务完成后,“金钟罩”要被运出核岛,此时,工作人员正在认真执行吊装的一系列任务,保障“金钟罩”顺利出岛。
这构图,这撞色,是不是绝了~穹顶之巅REC00:00:00:00安全壳打压试验开始前,中广核运营项目经理杨毅春(图左)和安全壳外观检查负责人邓沛安(图右)爬到安全壳穹顶核实检查情况,作为核电站里的“制高点”,从这里能俯瞰灯火通明的厂区和远处的海景,这是一般人看不到的风景。
在这里来张照片,发到朋友圈必须是刷刷点赞!星球“告白”REC00:00:00:00凌晨的山谷,中广核苏州院环评专项工程师徐天寒正在执行放球任务。
璀璨的星空下,徐天寒站在漆黑无人的山谷,高举红色的探空气球,像极了一场浪漫的星球“告白”。
说这是人生照片不为过吧!奔赴“天际线”REC00:00:00:00阳江核电除盐水储存罐(简称“大罐”)防腐项目负责人陈永林(队列排头)带领防腐班组盘旋而上,准备开展大罐顶部防腐打磨工作,这螺旋阶梯是通往罐顶的唯一通道,也是他们开展大罐顶部防腐工作的必经之路,他们沿着大罐的螺旋阶梯台阶一步一步攀登而上,仿佛奔赴“天际线”。
海底邂逅REC00:00:00:00阳江核电冷源监测人员李泳震在巡检时,调出取水口内水下摄像机实时画面,看到一条金鼓鱼正“好奇”地观察着什么。
不一会儿,画面里的金鼓鱼早已不见了踪影,但取水口内的水下摄像机依然不停歇地运行着,静待下一位“参观者”。
这画面,乍一看还以为在海洋馆呢~对“影”成三人REC00:00:00:00阳江核电防腐工程师韩建峰和同事进入除盐水储存罐内开展防腐检查工作。
罐内一片漆黑,检查人员要用手电筒,对罐体内部每一处进行仔细检查。
随着检查工作的进行,同事转身换方位检查时,无意地将手电筒照向韩建峰,只见认真检查的韩建峰被照映出两个身影——积水倒影与身后光影都随着他向前低头巡检,三者在偌大的罐体里交相辉映,不禁让人想起了李白的那句诗:对影成三人。
登顶REC00:00:00:00照片中,防城港核电电机维修工程师常红朝正朝着反应堆厂房穹顶风机平台攀登,这样的过程他称之为“登顶”。
穹顶竖梯有30米高,竖梯顶部是反应堆穹顶风机平台,常红朝休息片刻,俯瞰了一圈整个换料大厅和反应堆外环廊,开始反应堆穹顶循环风机的运输路线勘察、电机拆接线、电机运行参数测量等预防性维修。
这个镜头,颇有科幻电影里面的穿越感。
奔向“日全食”REC00:00:00:00照片中,防腐检查机器人正在进行重要厂用水系统管道内部衬胶腐蚀情况检查,防腐工程师在管道外紧盯操作平台,指挥机器人在管道中移动穿行,透过管道起点望去,机器人检查时发出的光,在管道内部形成了一圈光圈,恰如日全食,而机器人则朝着日全食的方向,渐行渐远。
是哒,我们的机器人在它的工位出片啦!核岛里的超级“浴霸”REC00:00:00:00三澳核电项目1号机组移交接产期间,苍南核电现场操作员在现场进行反应堆冷却剂系统隔离边界移交,压力容器顶盖像个超级“浴霸”,笼罩在他们的头顶。
摄影师抓住机会,为他们“咔嚓”合影一张。
钢铁脉络REC00:00:00:00陆丰核电项目5号机组穹顶吊装前,陆丰核电两位工程师在进行专项检查,他们的头顶上,能看到穹顶内部的支撑胎架纵横交错,仿佛是大自然中最坚韧的脉络,承载着巨大的责任与使命,每一根钢架都精准地排列,形成一种对称且和谐的工业之美。
风机上的“圆舞曲”REC00:00:00:00REC00:00:00:00REC00:00:00:00中广核黑龙江兴凯湖风电场,运检工程师程圣淇站在80米高的“工位”上,全神贯注地执行着风速仪维修任务。
站在风机顶端,他像一位演奏者,正在演奏一首“圆舞曲”,清风为他伴奏,天上的白云和身后一望无垠的森林是他的忠实“听众”。
这样的照片,一般人也是拍不到的~怎么样中广核人在工位上拍的这组大片有没有美到你如果你也有自己的工位大片欢迎后台分享给小编~编辑 | 李丹校对 | 曾庆榕审核 | 唐刚强 燕霜玉签发 | 韩云飞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