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费心懿 上海报道一手与宁德时代等电芯龙头强绑定,一手紧抓大型央企发电集团的出货渠道不放。
6月20日,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博思创”)在沪市科创板披露招股书申报稿,保荐人为中泰证券。
这意味着,海博思创有望成为国内储能系统集成第一股。
产能亟待扩张招股书透露,公司谋求上市的两大原因,一是扩宽新的融资渠道,二是亟待产能扩张。
“发行人在行业内的主要竞争对手普遍为上市公司,相比而言,发行人迫切需要开拓新的融资渠道,以解决发行人业务发展的资金瓶颈,加大研发、生产等方面的投入,进一步提高发行人的核心竞争力。
”招股书显示。
事实上,随着我国电化学储能行业的加速发展,海博思创现有产能规模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产能瓶颈较为明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截至2022年底,海博思创的储能系统产能为2.63GWh。
而观其同行,天合储能已建成年产能2GWh储能模组生产线、年产能2GWh储能集装箱系统集成线。
截至2022年底,中车株洲所装机总量近3GWh。
这意味着,海博思创若未来想在市场站稳脚跟,产能扩张势在必行。
根据规划,海博思创此次IPO拟募资7.83亿元,其中2.99亿元用于投资年产2GWh储能系统生产建设项目,占募集资金总额的38.24%。
其余募资还将用于储能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数字智能化实验室建设项目、营销及售后服务网络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海博思创的前身为海博有限,自2011年11月4日设立至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共经历8次增资及6次股权转让。
公司注册资本由100万元增加至1.13亿元,股东由1名增加至26名,目前拥有13家控股子公司和14家参股、合营或联营公司。
实际控制人张剑辉和徐锐夫妇直接持有并通过嘉兴海博实际控制的公司股份比例合计为32.33%。
“海归的博士想创业。
”这是张剑辉创业时对公司名字的设想。
在成立十余载后,张剑辉也将携一众清华系校友踏上资本市场之路。
供货商及客户集中度畸高根据招股书,海博思创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