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特约评论员 邓洁琳 施懿宸近日,第29届气候变化大会(COP29)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本次大会的愿景是“增强雄心并促进行动”。
11月15日是“能源主题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布《新能源可靠替代促进全球碳中和报告》,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进程性推进提供参考。
能源电力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结构向新能源迈进更是我国“双碳”目标达成、经济结构转型的核心。
据央视报道,75年间我国从成立之初工业和生活用电严重短缺,到现今发电量稳居世界第一,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均为世界第一大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到全社会用电量的三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在提出之初便多与环境、气候变化绑定,但在经济逆全球化、供应链重组的当下,自然资源、能源属性的变革或有更多要素的参与和体现,是按下全面经济、社会和科技革命重启键的时刻。
围绕“投资建设人人宜居的地球”,个人投资者也正在参与到气候变化进程特别是能源转型的行动中来。
能源转型催生新能源投资高涨《巴黎协定》是由全世界178个缔约方共同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是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作出的统一安排;其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以内。
我国“2030碳达峰2050碳中和”“双碳”目标承诺和碳达峰行动方案均以《巴黎协定》为依据制定并细化阶段性行动。
依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2023年世界能源转型展望》预测,为实现《巴黎协定》1.5℃情景,到205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需要增加三倍以上,占一次能源供应的77%。
而能源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