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CNN公开造谣中国核电站,国家核安全局强势回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7-28   来源:海上风电   作者:风电之家   浏览次数:1525
核心提示:CNN公开造谣中国核电站,国家核安全局强势回应


近日,CNN关于台山核电厂有关情况的报道引起一些公众关注。对此,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相关负责人回应表示,目前,台山核电厂周边辐射环境监测结果显示核电厂周边辐射环境水平未见异常,处于本底水平,也表明没有任何泄漏发生。


CNN在报道中称“台山核电厂发生了放射性泄漏事故”。该负责人介绍,台山核电厂日前监测到1号机组一回路放射性水平增高,而这属于核电机组运行过程中的常见现象。




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相关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 请您介绍一下台山核电厂的总体情况。


答 台山核电厂建设有两台EPR(欧洲先进压水堆)核电机组,由法国珐玛通公司设计,中法合资建设和运行。自台山核电厂开始建设以来,国家核安全局始终依法依规对其严格监管。其中1号机组2018年12月13日商运,2号机组2019年9月7日商运。目前两台机组均已进入第二燃料循环。自投入商运以来,台山核电合营有限公司两台机组一直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周边环境未见异常。


问 台山核电厂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


答 目前台山核电厂1号机组运行过程中监测到反应堆一回路冷却剂的放射性比活度(即单位体积或重量中所包含的放射性量)上升,但仍然在核电厂运行技术规格书规定的允许稳定运行的范围内,满足技术规范要求,核电厂运行安全是有保障的。


1号机组一回路放射性水平增高主要与燃料棒破损有关。由于燃料制造、运输、装载等环节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核电机组运行过程中出现少量的燃料棒破损难以避免,属于常见现象。据有关数据,世界许多核电厂发生过燃料棒破损并继续运行的案例。


台山核电厂1号机组堆芯共有60000多根燃料棒,目前推算燃料棒包壳破损数量约为5根左右,破损燃料棒占总数比例小于0.01%,远低于设计中假设的燃料组件最大破损比例(0.25%)。


问 CNN报道称台山核电厂发生了放射性泄漏事故,是否属实?


答 一回路放射性水平增高与放射性泄漏事故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一回路在反应堆安全壳内部,只要作为放射性包容屏障的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压力边界和安全壳密封性均满足要求,就不存在向环境泄漏放射性的问题,而这两道实体屏障是安全的。目前,台山核电厂周边辐射环境监测结果显示核电厂周边辐射环境水平未见异常,处于本底水平,也表明没有任何泄漏发生。


问 CNN报道称为了避免停堆,国家核安全局批准提高台山核电厂外辐射检测的可接受限值,是否属实?


答 此报道不属实,国家核安全局没有批准提高台山核电厂外辐射检测的可接受限值。国家核安全局审查批准的是台山核电厂一回路化学与放射化学技术规范中反应堆冷却剂惰性气体放射性比活度的相关限值,这个限值用于运行管理,与核电厂外辐射检测无关,CNN报道中概念是错误的。


问 国家核安全局下一步将如何开展工作?


答 我们会持续严密监控台山核电厂1号机组一回路放射性水平,加强现场监督和环境监测工作;指导监督营运单位采取严控一回路放射性水平的措施,严格遵守运行技术规格书,确保1号机组运行安全。同时,我们也将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和法国核安全监管部门等保持沟通联系。


除此之外,中法合资的台山核电合营有限公司发布消息称,目前,连续监测环境数据显示,台山核电站及周边环境指标正常。法马通在公司官网发布的一则公告称,根据现有数据,该电站正在安全参数范围内运行。持有台山核电合营有限公司30%股份法国电力集团在公司网站上发布的声明称,一回路中出现某些稀有气体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符合反应堆操作规程的预设。国际原子能机构认为,现阶段没有迹象表明发生了放射性事件。台山核电站临近香港,但香港2021年4月的环境辐射监测报告显示,4月5日及之后,香港各地环境伽马辐射水平未见异常。




这起被CNN造谣的“核辐射威胁”事件,其来源是台山核电站今年4月5日发生的一起0级运行事件。


据国家核安全局4月9日通报,2021年4月5日,台山核电厂1号机处于满功率运行。11:45,营运单位按计划执行废气处理系统某段管线水封充水操作。初次水封充水后,水封未达预期效果;再次水封充水完成后,出现烟囱气体放射性排放剂量率高1报警。13:58:14,烟囱气体放射性剂量率降至高1报警阈值以下,事件结束。


事件发生后,营运单位开展检查验证,初步分析报警原因为在初次水封充水后,少量放射性气体非预期进入水封管道,再次水封充水过程中,残留在水封管道内的气体经通风管道排至烟囱导致;经计算,本次排放的惰性气体放射性总量占年排放限值的0.00044%。


根据《核动力厂营运单位核安全报告规定》第二十二条“(九)放射性释放和辐射照射事件”,该事件被界定为运行事件。整个事件过程中,机组状态稳定,无其他异常。根据《国际核与辐射事件分级手册》,该运行事件被界定为0级事件(对不具有安全意义的微小事件称为“偏差”,归为0级)。




这样一起0级运行事件,是怎么突然之间成为中国核电站“核辐射威胁”新闻的呢?


6月13日CNN在“独家报道”此事时,将事件歪曲成“中方不承认泄漏”,负责联合运营的法国EDF子公司迫于无奈,只能联系美国“求救”。美国,则成了一个主持公道的形象。


针对CNN的片面报道, 中国能源领域和能源监管方面的研究员大卫·费什曼(David Fishman,中文名 余德伟)6月14日发了一长串推特澄清真相。


他推文写道,“台山核电站归中广核(部分)所有,而后者在美国‘实体清单’上。因此,美方技术或数据是禁止转移给中广核的。而法马通申请的正是相关的豁免,理由是‘运营安全’。


而他们申请豁免的原因是 1. 他们准备转移的信息源自美国。2. 他们不想因为和中广核的合作影响在美国的业务。也许两个都对。”余德伟补充道。


余德伟称,所以这件事听上去不像是法马通寻求所谓“帮助”。他们是寻求美方(豁免)许可,以修复或缓解问题。




继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造谣中国台山核电站“核辐射威胁”后,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加藤胜信6月1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称日本国内核辐射监测点没有发现异常,政府将继续收集信息,密切关注局势。


但加藤胜信在发布会上宣称,希望“中国就有关辐射泄漏报告的一事向国际社会作出透明、及时的解释”。


今年4月,日本政府决定将于两年后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排入大海。核污染水经净化处理后,放射性物质“氚”等仍将残留,日本政府计划将其稀释至国家法定标准的四十分之一以下并作为“处理水”排放入海。并强调此举是在权衡利弊,且对所有可能采取的措施进行评估后所做出的“不得已的选择”。


试问日本政府,日本何时就核废水排放一事向国际社会作出透明、及时的解释”。不顾国内外质疑和反对,在未穷尽安全处置手段、未全面公开相关信息、未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充分协商的情况下,单方面决定将福岛核污染水排入海洋,这就是负责任吗?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污水排入大海之后,美国务院曾回应称支持日本政府的决定,并表示该做法“似乎符合全球公认的核安全标准”。与此同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在推特上发布了更具“感情化”的回应,称感谢日本在决定处理福岛核电站核污水方面作出显而易见的努力(transparent efforts),期待日本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继续协调。


资料显示,日本福岛核电站年内至少发生过5次泄漏。4月25日,核电站发现两座储水罐下部的接缝处有水滴出,5月7至12日又发现三座储水罐漏水。在上述漏水事故前,该区域曾于今年2月13日、3月24日和4月22日共发现三次核废料泄露事故。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日前承认,此前在福岛核电站地面发现的凝胶状物体确系放射性废弃物外泄所致。同时,由于凝胶状物体附近的排水沟曾被测出放射性浓度升高,怀疑有部分泄漏物已随雨水入海。东京电力公司出现类似情况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篡改数据、隐瞒风险似乎是他们的第一选择,总是要等到被曝光,实在瞒不住了,才勉强承认。无论结果多么令人震惊,都简单归咎于疏忽大意,把灾难性的后果留给无辜的民众。


日本《朝日新闻》6月15日报道,针对日本政府决定排放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入海的方针,《朝日新闻》对福岛县知事以及县内全部59个市町村首长实施的问卷调查显示,约七成负责人对政府方针持否定态度。不少人指出国内外对排污入海的认同度不足,同时政府对谣言受害及赔偿方面的措施也不够充分,对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采取的相关应对措施表示质疑。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