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风电、光伏行业是一种什么情况呢?纵观过去三年,规模飙升,年年创佳绩,提前6年完成12亿千瓦!忍不住的夸句“真的是牛B Plus”现今,消纳难解,配网是“接不进、控不住、看不清”呜呼哀哉!雪上加霜,更进一步,限电、入市。
。
。
。
。
新能源风电、光伏已然成为必然之局。
然则,电价困境到底有多严酷,以及这一严酷的电价困境未来走势如何,不是每个人都有体感。
山东11月下旬光伏均价甚至仅3分/度,强哥忍不住问?各位资方大佬们,你们怎么看?(深处风电、光伏的同行们,你们怎么看,大家留言区交流)“2030年全部入市”目标,在“顶层庙堂”规划以及各地引导之下,新能源加速入市也已是不争事实。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达到47.3%,较2022年提高了近9个百分点。
一、政策频出,多地入市目前已有十地明确了2025年风光项目的入市方案,多地市场化交易电量比例继续扩大。
下面是给大家做的小总结,具体文件近几天给大家详细整理下,在星球上发布。
说到入市政策,就不得不提河北南网,根据《河北南部电网2025年电力中长期交易工作方案》,将分布式光伏入市时间,入市方式,入市比例等等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其中光伏比例为60%、风电30%,较2024年的最低20%比例大幅上升。
2024年:启动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试点,初步参与市场,上网电量按20%的比例进入市场。
2025年:所有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新建分布式光伏项目上网电量按一定比例参与市场,存量项目自7月1日起逐步入市。
2026年:低于10千伏的分布式光伏须参与市场交易,入市比例与10千伏及以上项目一致。
入市肯定要重点关注江、浙、沪,广东等经济大省,用电大户是不是?从上图可以看到广东:2025年市场交易电源从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扩大至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
按照政策要求,2025年新增并网的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集中式光伏须参与现货,安排50%基数电量+50%交易电量;2025年底前全部110kV电压等级的集中式风电场站、光伏电站将参与现货,安排90%基数电量+10%交易电量。
其他强哥就不一一介绍了,浙江省2024年12月,已经不再兜底具体大家自己看看了二、往昔“峥嵘岁月今何在”——从“襁褓”到“断奶”回顾中国新能源的电价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三个明显阶段:补贴时代(2000-2018年)意气风发:在政策大力扶持下,新能源电价高于燃煤标杆电价,光伏发电曾达到1元/度以上,那时候真的是吸引了大批投资者。
平价上网(2019-2023年):2018年“531新政”光伏补贴退坡之后,但是仍能享受“保价保量全额收购”特权的新能源,仍能够拿到燃煤标杆电价。
市场化交易(2024年4月~2030):新能源全额保障性收购逐步取消,市场化交易成为主流,电价开始快速下滑。
今年光伏市场行情如何,强哥简单的给大家做个总结。
之前有给大家讲过新疆,甘肃,内蒙电价行情了,那是一降再降,目前光伏的电价困境真的是相当严酷,现阶段现货均价已经低于0.15元,最低价已经到了5分钱,某西部新能源大省甚至跑出了4分钱的“地板价”;而中长协电价在西部省份也已经跑出了0.15元的超低价(这还未考虑弥补电量偏差所产生的购电履约成本)。
据统计,11月山西、山东、甘肃、蒙西光伏现货均价均不足0.2元/千瓦时,山东同比、环比均大幅下降。
逐旬统计,山东11月下旬光伏均价甚至仅3分/度。
2. 为何电价持续跳水?1.供需矛盾加剧:随着新能源装机的爆发式增长,2024年底,中国风光累计装机量已达13亿千瓦,占比超40%。
部分地区新能源瞬时渗透率甚至突破60%,导致中午光伏发电过剩,现货电价大幅下,电力需求集中在早晚高峰,供需错配加剧了价格波动。
2.市场规则不成熟: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现货市场价格与新能源出力呈负相关。
在光伏“大发”的中午,电价最低仅0.05元/度甚至负电价,而晚高峰价格则超过1元/度,但新能源无法触及高价时段。
3.政策逐步放开:十余个省份对新能源提出“入市”强制要求,保障性收购小时数不断压缩。
例如,江苏2025年光伏保障性收购仅400小时,市场化电量占比超过70%,导致电价下三、细思极恐,未来何往,电价困局何解再想想,现在都这个情况了,到2030年风光装机需在目前基础上再翻一倍。
27亿千瓦规模,到时候电价又该当如何?1. 借鉴欧美:差价合约机制欧洲在应对新能源电价波动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英国的差价合约(CfD)机制值得参考:机制原理:差价合约为新能源设定履约价格,市场电价低于履约价时,政府资金池提供补贴;市场电价高于履约价时,新能源企业向资金池返还差价。
优势:稳定了新能源项目收益,降低投资风险。
保障新能源开发热情,同时避免对市场价格的过度干预。
中国已提出鼓励新能源以差价合约形式参与电力市场,这一机制有望在未来逐步推广,为新能源电价提供底部支撑。
2. 提升储能与消纳能力储能设施的关键作用:储能可以平滑新能源发电波动,提升电价竞争力。
欧洲光伏户用储能普及率已显著提高,而中国储能市场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加快储能设施建设势在必行。
虚拟电厂与聚合模式:通过虚拟电厂和智能调控平台,整合分布式光伏、储能和负荷资源,优化电力消纳和价格调节。
3. 改革市场规则引入灵活性定价机制:根据新能源出力的时间特点,设置分时电价或峰谷电价,鼓励用户在光伏“大发”时段增加用电。
优化现货市场结构:提高市场透明度和公平性,避免新能源企业承担过高的电量偏差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