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在轨驻留3个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怎样确保能源供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7-28   来源:海上风电   作者:风电之家   浏览次数:222
核心提示:在轨驻留3个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怎样确保能源供给?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载着中国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至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 王淇俊 摄


航天员在轨驻留时间将长达3个月(此前神舟飞船执行任务最长时间为30天),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如何确保这么长时间的可靠能源供给,以助力保障航天员的安全返回?



30余项故障预案


“无论是3个月,还是后续更长的6个月,对电源分系统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好应急处置,即故障预案的准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电源分系统主任设计师钟丹华说。


他表示,针对飞船飞行入轨初期,到运行,到返回的全流程,研制人员制定了30余项故障预案,并开展了故障演练。另外,为了保障航天员的安全,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地面将24小时监控电源分系统的性能数据。



“好邻居”慷慨“送电”


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对接后,在三舱组合体或五舱组合体的飞行模式下,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会经历最长19天的大面积遮挡周期,面临太阳电池翼被遮挡、自身不能发电的情况。


这时,中国空间站的“好邻居”将慷慨解囊,热情“送电”。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电源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唐筱介绍,整个中国空间站系统里,电源的能量是可以互相传动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可以接受来自天和核心舱的并网供电,“这个并网供电的源头很多,可以来自核心舱,可以来自货运飞船,也可以来自实验舱,具体根据飞船的能量平衡情况按需并网。”


研制场景 王淇俊 摄



“大联盟”实现灵活供电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811所载人航天型号副指挥王娜透露,多舱体并网供电,旨在满足空间站工程不同阶段的能源需求,“空间站工程是一个大系统,包括 核心舱、实验舱、神舟飞船及货运飞船,我们需要确保整个系统的正常能源供给。”


她介绍,在这个大系统内,中国空间站家族成员们组成了和谐灵活的“供电大联盟”。其中,采用高压电源系统的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可以实现双向并网供电;考虑到货运飞船容易受到空间站其他组合体的遮挡,也为了应对未来空间站可能会出现的极个别特殊情况,核心舱可以为货运飞船提供最高2000瓦的电力,货运飞船也能为核心舱提供1000瓦左右的电力。而为了确保航天员的安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采用了低压电源系统,因此作为受电端,它与空间站采用单向并网供电模式,根据其与核心舱的对接口位置,电力最大可达1400瓦。


王娜说,针对并网供电需求,研制人员策划了多项在轨并网供电试验,开展了包括三舱联试、五舱联试等各个层级的地面并网供电专项试验,抱着不放过每一根电缆、不放过每一个参数的态度,验证了电源分系统在空间站组合体并网供电模式下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内容来源 中国新闻网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