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储能示意图伴随着风光等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作为“压舱石”的储能产业也备受市场关注,而抽水蓄能更是因其突出优势迎来发展风口期,为新能源产业的大规模发展保驾护航。
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优、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在《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抽水蓄能开篇便被评为“三最”的储能方式,其在储能领域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储能加大建设,能弥补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的“先天缺陷”,即解决新能源发电不稳定等难题。
目前来看,抽水蓄能是最优的储能方式,发展潜力巨大。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全国抽水蓄能电站累计装机规模已高达3479万千瓦。
加速抽水蓄能建设是大势所趋“双碳”的目标愿景让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更是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重大决策部署。
目前来看,正处于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风、光等新能源蓬勃发展。
据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12亿千瓦以上。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3月22日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展望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2030年达到 25%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主体电源。
然随着风光等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电力负荷持续增长、电力系统峰谷差逐步加大等问题日益突出,储能产业则能大力解决上述“电力系统峰谷差逐步加大”等问题。
据了解,储能技术通过装置或物理介质将能量储存起来以便以后需要时利用,可以实现“削峰填谷”作用,解决新能源发电不稳定问题,减少“弃风弃光”情况发生,维持电网稳定运行。
基于此,在政策层面,支持储能产业发展的文件陆续出台。
2021年7月2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并预计2025年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
同时,《“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也提出,加快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实施全国新一轮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推动已纳入规划、条件成熟的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
抽水蓄能得到政策面的高度重视,在于其自身综合优势。
对比电化学储能,抽水蓄能具备成熟技术、最经济、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等优势。
根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显示,以风能、太阳能为核心,配合抽水蓄能、特高压、电网需求管理,就可以以适当的成本支撑起占比高达100%的可再生的电力系统。
抽水蓄能站原理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