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神舟十五号发射成功!6位航天员相会太空,美国封锁失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23   来源:风电叶片   作者:风电设备   浏览次数:89
核心提示:激动人心的时刻!神舟十五号已经成功点火发射升空,载着三位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奔赴太空,前往中国空间站。通过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只需6.5小时就能对接空间站。早在半年前,神舟十四号发射升空之前,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及长征二号F遥十五火箭其实就已经准备好了,火箭早就矗立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技术区厂房,这就是中国航天采取的“发射一发、备份一发”的新模式。自我国开启空间站建造以来,航天员执行任务的时间比以往大幅变长,从神舟十二号的3个月,再到神舟十三、十四号的6个月,包括神舟十五号也将是6

   

激动人心的时刻!神舟十五号已经成功点火发射升空,载着三位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奔赴太空,前往中国空间站。
通过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只需6.5小时就能对接空间站。
早在半年前,神舟十四号发射升空之前,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及长征二号F遥十五火箭其实就已经准备好了,火箭早就矗立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技术区厂房,这就是中国航天采取的“发射一发、备份一发”的新模式。
自我国开启空间站建造以来,航天员执行任务的时间比以往大幅变长,从神舟十二号的3个月,再到神舟十三、十四号的6个月,包括神舟十五号也将是6个月,如此长的太空任务,更需要对航天员的安全做好万全准备。
由于过去数十年,人类向太空中发射了成千上万个航天器,其中不少已经报废,有些还发生了碰撞,结果产生了大量的太空碎片。
它们在太空中的飞行速度很快,可达每秒数公里。
虽然个头很小,但一旦高速撞上正常运行的航天器,将有可能造成严重破坏。
考虑到上述极端情况,如果真有太空碎片造成飞船损坏,航天员无法返回地球,就需要紧急发射一艘救援飞船,前往太空把航天员接回来。
于是,在每次发射一艘神舟飞船之前,另一艘飞船已经同步做好准备,最快8.5天就能上太空营救。
神舟十五号任务也是持续半年的时间,三位航天员将会在太空中跨年和过春节。
同样为确保神十五航天员的安全,神舟十六号也已经准备好,目前正处于待命状态。
当然,我们都无比希望航天员都能平安无事,神舟十六号不要用作为救援飞船,而是作为下一批航天员前往空间站的飞船。
神舟十五号的到来,也意味着中国航天又迎来了一个里程碑时刻,因为神舟十四号的三位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都还没有返回地球,所以6名中国航天员同时出现在太空中,相会在中国空间站。
对于目前中国空间站的规模来说,6名航天员已经是满员状态,6个睡眠区都有各自的主人。
不过,神舟十四号的任务已经接近尾声,6名航天员在轨共事的时间并不长,预计一周左右,届时神舟十四号三位航天员将踏上返回地球之旅。
作为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次任务,神舟十五号三位航天员将肩负重任,他们将对空间站各项设备开展安装和测试,同时开展各项空间科学实验,为接下来的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奠定坚实基础。
当年,美国拒绝我们参与国际空间站建设,为了进一步封锁我们,他们通过所谓的《沃尔夫条款》,禁止中美航天合作。
因此,我国走上了独立自主发展航天科技之路。
经过多年的艰难探索,终有如今举世瞩目的成就。
尽管中国空间站完全是由我国自主建造的,但作为负责任的世界航天大国,我们仍然主动开展国际航天合作,面向全世界征集合作项目。
根据此前公布的首批合作名单,俄、印、日、意、德等17国项目获批入选。
在项目征集期间,美国也来递交申请。
经过统一标准的筛选,最终美国项目被拒绝。
当然,这不是针对某个国家,也没有进行任何排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表示,这只是因为他们的项目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技术不达标才是原因。
等到2023年的神舟十六号任务时,这些入选的国际合作项目将会被带上中国空间站。
而更让世人关注的是,中国空间站也欢迎外国宇航员的到来。
目前,已经有多国表达意愿,希望自己国家的宇航员能够参与中国空间站任务,我国同时也在为此做了相关准备工作。
为了能早日前往中国空间站,多年前就已经有外国宇航员在学习中文。
因为中国空间站是中文环境,要想参与进来,就需要先过了语言这一关。
未来,我国航天员的太空飞行不只局限于400公里高的近地轨道,我们还要去远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
周建平表示,在2030年之前,我国将会把航天员送上月球,实现我们的载人登月梦想。
我们很快就会再次见证中国航天的又一历史时刻!实现载人登月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还要建造永久性的月球科研站。
除了在月球上开采那些地球上罕见的资源,并进行科学实验之外,同时我们也能以月球作为跳板,前往更加深邃的太空,飞向星辰大海。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