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体气象概况1、未来三天,全国天气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
北方地区,强冷空气持续发力,带来明显的降温与降雪天气。
东北像是冷空气的主战场,多雨雪天气,中东部地区降温幅度在 3 - 6℃,有些地方甚至超过 8℃。
内蒙古东北部局部地区还遭受 6 - 7 级大风的侵袭。
辽宁地区在 10 月 22 日迎来雨雪、大风、降温天气,东部地区有中雨,22 日后半夜转为雨夹雪或小雪,全省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 6 - 8℃。
东北地区东部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黑龙江东南部、吉林东部局地暴雨;吉林东部、黑龙江东部有雨转雪或雨夹雪,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雪,局地暴雪或大暴雪。
而南方地区,气温相对较高,但也并非一直温暖。
华南北部被冷空气波及,降温明显,局部地区最高气温都降到 30℃以下。
中到大雨集中在江苏中部、湖南中北部、云南南部、重庆南部、贵州大部。
广州今天最高气温达到了 31℃,但早晚还算凉爽,相对湿度高达百分之六十。
未来三天,南方多地最低气温也可能创立秋后新低,24 日早晨,合肥、南京、杭州、上海、南昌最低气温均有可能创立秋后新低,部分地区昼夜温差会拉大到 10℃以上。
总的来说,全国未来三天天气复杂多变,北方降温降雪,南方先暖后凉,人们需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做好应对措施。
2、台风“潭美”向我国南海靠近 东部海域有大风今年第20号台风“潭美”(热带风暴级)的中心今天(22日)下午5点钟位于菲律宾马尼拉偏东方向约55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纬14.5度、东经126.1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8百帕,七级风圈半径150-250公里。
预计,“潭美”将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增强,逐渐向菲律宾吕宋岛东北部沿海靠近,西行穿过吕宋岛北部后,于24日午后移入南海东部海面。
受其影响,22日20时至23日20时,台湾岛东部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100-120毫米)。
预计,10月22日20时至23日20时,受冷空气和台风“潭美”共同影响,台湾海峡、台湾以东洋面、巴士海峡、南海东北部海域将有8~10级、阵风11~12级的大风,渤海东部、渤海海峡、黄海大部海域、东海大部海域、南海西北部和中部海域、北部湾将有7~8级、阵风9级的大风(见图1)。
中央气象台10月22日18时继续发布大风黄色预警。
二、北方地区天气(一)降雪区域及强度在未来三天,新疆北部阿勒泰山区、东北地区中东部、青海西南部等地将迎来小到中雪或雨夹雪的天气。
其中,新疆北部阿勒泰山区在 10 月 23 日至 24 日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
东北地区东部部分地区如黑龙江东南部、吉林东部等地,有雨转雪或雨夹雪,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雪,局地甚至可能出现暴雪或大暴雪。
据统计,部分地区的积雪深度可达 1 - 8 厘米,高海拔山区局地甚至能达到 10 - 15 厘米。
这样的降雪天气,使得这些地区的景色瞬间变成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
(二)降温幅度及影响甘肃中部、宁夏、内蒙古西部和东北部等地受冷空气影响,降温幅度较为明显。
这些地区降温幅度普遍在 4 - 8℃,部分地区的降温幅度甚至超过 8℃。
如此大幅度的降温,对农牧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农牧业方面,气温骤降可能导致牲畜觅食困难,影响牲畜的生长和养殖效益。
对于农作物来说,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尤其是一些尚未收获的农作物,可能会遭受冻害。
在交通方面,降雪和降温使得道路湿滑,甚至出现结冰现象,给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车辆行驶速度减慢,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有所增加。
(三)强风区域及影响青海东北部、内蒙古东部等地将出现 8 - 10 级阵风。
这样的强风天气对当地交通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公路交通方面,强风可能会吹倒路边的树木和交通标志,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在铁路交通方面,强风可能会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导致列车晚点或停运。
对于农牧业来说,强风可能会损坏牲畜的圈舍和农作物的温室大棚,给养殖户和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此外,强风还可能会引发沙尘暴等恶劣天气,进一步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三、南方地区天气(一)温暖宜人的天气未来三天,南方地区在冷空气来临之前,阳光洒下,微风轻拂,呈现出温暖宜人的天气状况。
许多地方的气温维持在较为舒适的范围内,如江南大部的气温将回升到 15 度上下,广西地区在未来三天受冷空气影响前,桂南地区气温可达 17℃至 29℃。
这样的天气让人仿佛置身于春天,街道两旁的树木依然郁郁葱葱,花朵绽放着绚烂的色彩。
人们身着薄外套,或漫步在街头巷尾,享受着这份宁静与舒适。
(二)人们的生活状态在这温暖的天气里,人们的生活节奏显得轻松而自在。
公园里,人们三两成群,或野餐、或嬉戏,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街边的咖啡馆和茶馆坐满了人,大家一边品尝着咖啡或茶,一边欣赏着窗外的美景,畅谈着生活中的趣事。
一些热爱运动的人则选择在户外进行锻炼,跑步、骑自行车、打羽毛球等,尽情挥洒着汗水。
然而,随着冷空气的逐渐逼近,人们也开始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有的人开始整理衣柜,找出厚衣服以备不时之需;有的人则购买防寒用品,如围巾、手套等。
尽管知道冷空气即将到来,但在这温暖的时刻,人们依然尽情享受着生活的美好。
四、东北地区天气(一)未来三天降雨情况未来三天,东北地区的降雨情况较为频繁。
10 月 22 日至 23 日,黑龙江东北部、吉林东部、辽宁东部和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黑龙江东南部、吉林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降雨量可达 50 - 55 毫米。
10 月 23 日至 24 日,黑龙江东部、吉林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仍有中到大雨,且台湾岛北部和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降雨量达 100 - 150 毫米。
10 月 24 日至 25 日,东北地区东部的降雨虽有所减弱,但仍有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
这样的降雨强度在东北地区较为少见,给当地的防汛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二)对公众生活的影响降雨给当地公众生活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
在出行方面,持续的降雨使得道路湿滑,部分地区甚至出现积水,给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车辆行驶速度减慢,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有所增加。
公共交通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部分公交线路可能会出现延误或调整。
此外,降雨还可能导致航班延误或取消,给出行的人们带来诸多困扰。
在防寒方面,随着降雨的到来,东北地区的气温也有所下降。
公众们不得不提前做好防寒准备,增添衣物,以防感冒。
商场里的冬装开始热销,羽绒服、棉衣等成为人们的首选。
同时,室内的供暖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供热企业开启增温措施,对供热动力设施实行调节,以确保居民们在寒冷的天气里能够温暖舒适地度过。
在日常生活方面,降雨也给人们的购物、娱乐等活动带来了影响。
超市里的蔬菜、水果等生鲜食品的供应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价格也可能会有所波动。
一些户外活动被迫取消或调整,人们更多地选择在室内进行娱乐活动,如看电影、读书等。
总的来说,东北地区未来三天的降雨对公众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人们需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以确保生活的正常进行。
五、未来三天具体预报1、10 月 22 日 20 时至 23 日 20 时在这个时段,东北地区东部、新疆阿勒泰山区、青海西部、西藏北部和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将迎来小到中雪或雨夹雪。
其中,吉林东部和新疆阿勒泰山区等地部分地区的降雪强度较大,可能出现大到暴雪,局部地区甚至会有大暴雪,降水量可达 20~26 毫米。
黑龙江东部、辽宁东部和云南西部等地部分地区则会有中到大雨,值得注意的是,黑龙江东部和台湾岛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暴雨或大暴雨,降水量在 100~120 毫米。
此外,内蒙古中部、黑龙江东北部、广东西南部沿海等地部分地区将有 4~5 级风。
这样的天气状况对交通出行和户外活动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东北地区东部和新疆阿勒泰山区等地,降雪可能导致道路湿滑、交通受阻,人们在出行时需注意安全,做好防寒保暖措施。
而在有降雨的地区,也要注意防范可能出现的积水和洪涝灾害。
2、10 月 23 日 20 时至 24 日 20 时此时段,黑龙江西北部、新疆西北部山区和南疆西部山区、西藏北部、青海西南部、川西高原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新疆南疆西部山区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雪,降水量为 5~7 毫米。
四川、云南西部等地有小到中雨,而台湾岛部分地区的降雨强度较大,可能出现暴雨或大暴雨,局地甚至会有特大暴雨,降水量高达 250~260 毫米。
同时,内蒙古中部、黑龙江东北部、安徽南部、浙江北部、广东中部等地部分地区有 4~6 级风。
东海南部海域、台湾以东洋面、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南海海域将有 9~11 级大风,阵风可达 12~13 级。
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海上作业和航行的风险大大增加,相关部门和人员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防范措施。
对于陆地上的人们来说,也要注意防范强风可能带来的破坏,如吹倒树木、损坏建筑物等。
3、10 月 24 日 20 时至 25 日 20 时在这个时段,新疆北疆北部、西藏北部、青海中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雪或雨夹雪,其中新疆北疆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雪,降水量为 5~7 毫米。
内蒙古河套地区、甘肃东南部、宁夏、四川东部、浙江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
台湾岛大部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暴雨或大暴雨,降水量在 100~150 毫米。
安徽中部、浙江中部、广西沿海、广东沿海等地部分地区有 5~6 级风。
东海南部海域、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南海海域将有 9-11 级大风,阵风 12-13 级。
对于受到降雪影响的地区,要做好防寒保暖和道路清理工作,确保交通畅通和人们的生活安全。
而在有降雨的地区,需注意防范可能出现的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
对于海上的强风天气,相关部门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海上作业和航行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