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杀鲸取油在古代,想要实现“照明自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中国如此,国外亦如是。
光明的诱惑始终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蜡烛有情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古人留下的这些优美诗句,让我们知道了,蜡烛作为照明工具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蜡烛主要是由蜂蜡、虫蜡、树蜡等制成,因量少价贵,都是富贵人家才用得起。
平常人家使用的大都是油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个“灯”指的就是油灯,燃烧的是家家户户都有的植物油(豆油、芝麻油、茶油等),至于穷的叮当响人家,若要照明,也就只能烧柴燃薪了,更不济的,同时也为了安全,于是有用功的学子,想到了“凿壁借光”、“囊萤积雪”的取巧办法。
在寻找更多的照明材料过程中,古人很早就知道动物脂肪也是一种很好的照明燃料,但肯定是舍不得白白烧掉,毕竟数量少,要先满足口腹之需,若能捕捉到大大家伙,则另当别论了。
地球上最大的动物,非海中鲸鱼莫属,古人发现鲸的脂肪量巨大,是上等的照明原料。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三秦记》中讲到:“始皇墓中,燃鲸鱼膏为灯”,由此可以推断这里的长明灯是用鲸鱼油膏制作而成的。
只不过,由于造船、航海技术的限制,古人在早期也只能在近海捕捞,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