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长时储能将成发展主力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23   来源:风电塔筒   作者:风力发电   浏览次数:73
核心提示:在实现“双碳”目标背景下,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发展迅速,其波动性给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和供需平衡带来挑战,同时也给储能带来了巨大的“用武之地”。长时储能凭借长周期、大容量特性,能够在长时间维度上平抑新能源发电带来的波动,保障季节性及极端天气下的电力供应等优点脱颖而出。业内专家指出,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三侧均需要长时储能技术,但当前长时储能技术存在较大缺口,这将是储能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什么是长时储能?关于长时储能的定义,目前国家和行业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标准。从供给角度来讲,一般认为超过4个小时即为长时储能

   

在实现“双碳”目标背景下,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发展迅速,其波动性给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和供需平衡带来挑战,同时也给储能带来了巨大的“用武之地”。
长时储能凭借长周期、大容量特性,能够在长时间维度上平抑新能源发电带来的波动,保障季节性及极端天气下的电力供应等优点脱颖而出。
业内专家指出,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三侧均需要长时储能技术,但当前长时储能技术存在较大缺口,这将是储能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
什么是长时储能?关于长时储能的定义,目前国家和行业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标准。
从供给角度来讲,一般认为超过4个小时即为长时储能。
但从需求角度来讲,长时储能要和光伏一起,实现负荷日内的平衡,要达到8到10个小时的规模。
长时储能包括哪些类型?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熔盐储热、液流电池和氢储能等5种类型。
为什么要发展长时储能?随着新能源电源和电力电子设备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双高”特征凸显,系统转动惯量持续下降,调频、调压能力不足,使得电力实时平衡难度增大,这对电力系统调节资源提出了巨大的需求。
而风电、太阳能发电易受天气影响,出现极端天气时出力不稳定,容易造成电力供需不平衡。
由于2至4小时的短时储能不具备相应的支撑能力,大规模长周期储能的作用将会进一步凸显。
与短时储能相比,长时储能在提升新能源发电消纳能力、增强电网灵活性等方面优势更明显,尤其是应对季节性气候或极端天气时,长时储能可以提供更长时间的电力安全保障储备,实现跨天、跨月甚至跨季节的充放电循环。
“新能源+长时储能”将成为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不同时长的储能技术,以满足各类场景的调节需求。
然而,长时储能整体上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技术类型较多,商业模式和运行机制尚不完善,产业发展规模较小,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成本也有待进一步下降。
据了解,当前长时储能涉及的技术路线种类多样,既包括压缩空气储能、抽水蓄能、重力储能等机械储能方式,也包括锂、钠、碳、液流以及氢电耦合等电化学储能方式,还包括储热等技术路线。
整体来说各种储能技术既有优势,也有局限。
液流电池时长灵活、本征安全、循环寿命长、回收残值高,是电化学储能体系当中能较好适应长时储能需求的一种技术路线,也是应用场景最广、发展潜力最大的长时储能技术之一。
但液流电池目前还处在初始投资成本仍高于2元/瓦时的水平,未来提升电池电流密度、电解液利用率等性能,是液流电池降本和发展的关键。
为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高质量发展,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将重点打造绿色能源装备及新型电力设备展览会,聚焦智慧电力与数字能源、光储充一体化成果、智慧水电、绿色氢能、新能源汽车、虚拟电厂等产业,为企业搭建一个交流新理念、展示新产品、发布新成果、推广新技术、拓展新市场的一站式交流合作平台和供需对接桥梁。
届时,还将有来自全球3000余家公募、私募基金等国际知名投资机构云集高交会,携万亿巨资寻找优秀种子企业,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本届高交会展览总面积达40万平方米,共有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参展,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及央企180余家,上市公司1000余家,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2000余家,专业观众预计达50万人次。

 
关键词: 风电网 风力发电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