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村民老罗和他的“陶友”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22   来源:风电叶片   作者:风电滑环   浏览次数:77
核心提示:新华网昆明11月20日电(丁凝)这几天,老罗的陶艺厂里来了几位和厂里工人看上去不太一样的制陶师傅。一位穿着拉祜族马褂却看上去像个外地人,另一位身着长布衫,长发飘飘。他们和陶艺厂里的其他工人一样,一在陶艺拉坯机前坐下来,就要忙活一整天不起身。任朝斌和白忠贵正在制作陶器。新华网 丁凝 摄他们是应2019云南临翔国际柴烧创作营的邀请,来到云南省临沧市碗窑村的陶瓷艺术设计大师任朝斌和白忠贵,这次他们与来自俄罗斯、马来西亚、韩国、美国、澳大利亚5个国家以及全国各地共计40多位陶瓷艺术大师一起来到碗窑村,和村民们一起

   

新华网昆明11月20日电(丁凝)这几天,老罗的陶艺厂里来了几位和厂里工人看上去不太一样的制陶师傅。
一位穿着拉祜族马褂却看上去像个外地人,另一位身着长布衫,长发飘飘。
他们和陶艺厂里的其他工人一样,一在陶艺拉坯机前坐下来,就要忙活一整天不起身。
任朝斌和白忠贵正在制作陶器。
新华网 丁凝 摄他们是应2019云南临翔国际柴烧创作营的邀请,来到云南省临沧市碗窑村的陶瓷艺术设计大师任朝斌和白忠贵,这次他们与来自俄罗斯、马来西亚、韩国、美国、澳大利亚5个国家以及全国各地共计40多位陶瓷艺术大师一起来到碗窑村,和村民们一起“玩泥巴”。
任朝斌正在制作陶器。
新华网 丁凝 摄老罗原名罗星青,碗窑村罗家第九代制陶传承人,大家都唤他 “老罗”。
他14岁便跟随父辈学习制陶,现年53岁的他已是碗窑村清心陶艺厂的厂长。
白忠贵正在制作陶器。
新华网 丁凝 摄茶壶、香炉、灯台、火锅、砂锅、笔筒……“只要我看到作品或图画,我就能把它制作出来。
”老罗自信满满地说道。
取土、和泥、拉坯、烧制……制陶的每一道工序都不能马虎。
2014年,老罗在修缮原有1000平方米旧厂房的同时,选择新址建盖了1100平方米的新厂房,并购置球磨机、雇佣技术熟练的陶工。
“厂子现在每年大概会有70多万的营业额,刨去成本和工人工资,一年能有十多二十万的纯收入咧!”2019云南临翔国际柴烧创作营,艺术家们正在集体创作。
新华网 丁凝 摄在碗窑村,像老罗这样从小就开始学习制陶的村民并不少见。
碗窑村隶属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博尚镇,制陶历史悠久,代代相传的土陶技艺有近300年的历史。
如今的碗窑村,制陶艺人多、龙窑规模大,形成“全村玩泥巴,男女制陶器”的局面。
2019云南临翔国际柴烧创作营,艺术家正在创作。
新华网 丁凝 摄早在2005年,碗窑传统制陶之乡被临沧市公布为临沧市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2011年碗窑村龙窑被公布为临沧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村共有龙窑13条,已申报的制陶艺人14人,其中,省级传承人2人,市级传承人2人,区级传承人10人。
目前,碗窑村共有513户1964人,有72户生产和营销陶器,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户。
全村年产陶器20万余件,陶器产业总收入达350多万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8.4%。
2019云南临翔国际柴烧创作营,艺术家正在创作。
新华网 发(符立智 摄)临翔区被称为全国“三土之乡”,高岭土、稀土、硅藻土储量巨大,其中高岭土可采储量达1018万吨,占全国储量的八分之一。
任朝斌和白忠贵对碗窑村并不陌生,他们和老罗早在十年前就已认识。
清心陶艺厂厂长罗星青。
新华网 丁凝 摄对于任朝斌来说,最兴奋的事情莫过于看到作品从瓷窑中拿出来的那一刹那,釉色在瓶身上的流转。
任朝斌是河南郑州人,对钧瓷的釉色变化和造型设计有很深的研究。
来云南的十年间,他走遍40多个少数民族村寨,把云南的少数民族风情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中。
碗窑村开窑点火仪式。
新华网发(符立智 摄)“昨天我们用老罗家有38年历史的老龙窑烧制了几件作品,出乎我的意料,竟然能烧出那么漂亮的釉色!”任朝斌眉飞色舞地说道。
“当时在场的几位窑工也惊讶了,说他们长这么大,还没有看到过这么漂亮的瓷器。
”白忠贵正在制作陶器。
新华网 丁凝 摄这次来到碗窑村,任朝斌把自己的工作室建在了这里。
“碗窑村的工人们拉坯技术非常过硬,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一些很大的器形他们也能轻轻松松拉起来。
但是本土陶制品偏向实用性,造型也比较单一,希望我们的到来可以帮助他们提高作品的艺术含量,让当地的窑工家家户户也能做一些比较新颖的作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罗星青家的老龙窑。
新华网 丁凝 摄“烧制陶瓷最基本的原材料就是高岭土,临沧有这么优质的高岭土资源和少数民族风情,同时当地政府对传统文化大力支持,我想接下来我们会带着工人们做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任朝斌说道。
任朝斌从老罗家的龙窑内取出作品。
新华网发(供图)而白忠贵则专注于三彩绞胎工艺。
“老罗家的老龙窑有38年的历史了,窑汗在窑壁上累积的已经很丰富了,但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形成窑内氛围的转化、如何控温、怎么用柴,这些精细化的操作都会让作品呈现出不一样的色彩,下一步我们会更为细致地教给窑工们这些技法。
”白忠贵说道。
任朝斌和白忠贵与碗窑村村民交流。
新华网 丁凝 摄前些日子里,老罗模仿着白忠贵的技艺做了十几件绞胎制品,“一个小小的花瓶就能卖到1千多元钱!虽然做工更为细致和耗时,但是利润真的高!”老罗告诉记者。
2019云南临翔国际柴烧创作营,艺术家正在创作。
新华网 丁凝 摄对于陶艺厂的未来,老罗充满了信心,“希望厂子以后能更加产业化和流程化。
还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任老师、白老师这些大师们的帮助,我相信清心陶艺厂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