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组织、中国宝武集团中央研究院主编的《风力发电机组塔架主体用高强钢焊接性评价方法》《风力发电机组高强钢塔架焊接附属件结构疲劳性能评价方法》两项团体标准正式出版印刷。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清洁能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愈加提升。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风电装备设计与制造具有得天独厚的全产业链技术优势。
近年来,在风电领域高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和设计瓶颈,而风塔结构材料的升级换代是降低成本、打破设计瓶颈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前风塔结构材料标准存在一系列问题:(1) 当前标准对材料的限定范围过于宽泛,且没有针对现场制造焊接适应性提出明确要求,而现有材料供应商水平差异过大,从标准的角度不能给予约束,将会给制造端带来风险和隐患;(2) 当前基于疲劳设计的风塔沿用EN、DNV等国际标准,不考虑结构钢材料强度提高对接头疲劳性能的有利影响,限制了高强钢在风塔中的应用。
正式出版然而,当前业内尚没有针对风电塔筒非承载附属件焊接结构疲劳性能评价的方法,特别是针对轻量化减重与降低成本前景广阔的高强钢风塔,无论出于材料和供应商选择目的,还是作为风塔结构设计的参考,根据当前技术飞速进步与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制定《风力发电机组塔架主体用高强钢焊接性评价方法》《风力发电机组高强钢塔架焊接附属件结构疲劳性能评价方法》标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这些方法标准的制定能够确保风力发电机组塔架主体和附属件的焊接质量。
风力发电机组塔架主体和附属件的焊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风力发电机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制定科学的焊接评价方法,可以确保焊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从而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其次,这些方法标准的制定有助于优化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和制造过程。
通过对焊接质量和疲劳性能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这不仅可以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性能和效率,还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和维修成本。
此外,这些方法标准的制定也有助于推动风力发电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对风力发电机组塔架主体和附属件的焊接质量和疲劳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通过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可以促进风力发电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创新,为风力发电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总之,风力发电机组塔架主体用高强钢焊接评价方法和风力发电机组高强钢焊接附属件结构疲劳性能评价方法标准的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确保风力发电机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优化设计和制造过程,推动风力发电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