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经中文网9月2日报道,世界核协会(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中国的核能装置容量(包括兴建中和规画中的反应炉)达108700百万瓦(MW),高于美国的105120百万瓦。
核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清洁、高效等特点,被当今世界各国所追捧。
据央广网8月30日报道,2019年我国47台运行的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3481.31亿千瓦时,约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4.88%,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全球范围来看,法国、立陶宛核电在总发电量占比接近80%,日本、德国、芬兰也到达了30%以上。
目前,我国也加紧建设核电厂,为中国核电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中国核工业集团近日消息显示,该集团在8月中旬开始了自江苏省田湾核电厂五号机组输送电力,这是中国第48座进入运转的反应炉。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核电反应炉的建设速度已在加快。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有三座反应炉启用上线;与美国相比较,去年9月该国则永久关闭宾州三里岛核电厂。
此外,目前美国有数座反应炉即将“退役”,规划新建的数量也不多,中国则有11座反应炉正在兴建中,逾40座规划中。
基于此,有学者预测,中国有望最早在2030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核电国。
与中国对核能发电的态度不同,自2011年3月日本福岛发生核灾后,日本、美国、欧洲因为民众畏惧而采取了风险规避的做法,缺乏强劲势头。
报道指出,自2010年以来,全球启动运行的核电机组超过70%是来自中俄制造。
对此,日本综合研究所高级专家滝口信一郎指出,在美日欧核电没有新进展的背景下,中俄不断积累核电技术,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力将不断提高。
如今,中国核动力在自身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在为国家发展增添更加厚重的底气。
文 | 林妙琼 题 | 黄紫镓 图|饶建宁 审 | 廖力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