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
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rr波澜壮阔三十年中广核的变与不变中国核电三十年:从追赶到超越,不变的核安全底色你是否想过,手机充电的电从哪里来?当你吹着空调,享受夏日清凉,是谁在默默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能源?在能源转型的大潮中,核电,这个曾经充满争议的领域,正逐渐展现出其清洁、高效的优势,成为中国能源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以中广核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中国核电从追赶到超越的蜕变,以及始终不变的核安全底色。
一、从“小学生”到“老师”:中国核电的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电力供应的严重不足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这样的背景下,核电以其安全、清洁、可靠、经济的优势,成为了中国重要的能源战略选择。
当时的中国核电产业几乎一片空白,资金、技术、人才、经验都严重匮乏。
就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学生”,中国核电从大亚湾核电站起步。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用了“借贷建设、售电还钱、合资经营”的创新模式;为了弥补技术和人才的不足,全国范围内征集电力与核工业领域人才,并派遣“黄金人”赴海外学习。
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过程充满艰辛。
彼时,中国的核电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巨大差距,国产化率仅为1%,甚至连水泥、地板砖都需要进口。
一块用于建造防波堤的槽型混凝土块,其价格竟然相当于当时“家庭三大件”之一的电视机!这足以反映出当时中国核电产业的薄弱基础。
经过不懈努力,大亚湾核电站于1994年建成投产,标志着中国大陆百万千瓦级大型商用核电站的起步。
以此为契机,中国核电开启了“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从岭澳核电站到台山核电站,中国核电逐步积累经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最终实现了从“小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
台山核电站采用法国EPR技术,是EPR技术全球首堆。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台山核电站比芬兰和法国本土的EPR项目晚开工数年,但凭借中国丰富的核电建设经验,最终率先建成投产,实现了“弯道超车”。
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核电建设的强大实力,也体现了中国工程师的智慧和勤奋。
二、数据见证实力:中国核电的崛起之路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中国大陆运行核电机组54台,总装机容量5681万千瓦,位居全球第三。
2023年,核能发电量为4177.8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8%。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