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星光PHEV上市,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交付已经超过了5万台,凭借着它8.88万元起的价格,又将10万元级以下的插混家轿市场卷的天翻地覆。
而五菱的目标还不止于此,这不它又开始卷纯电A级家轿的市场了,我们今天来试的就是星光的纯电版—星光EV。
早在上星期,五菱就已经公布了它的预售价,410版本10.98万元,510版本11.98万元,作为一台10万元级别的纯电家轿,星光EV有没有把最重要的部分做好呢?我们一一来看。
外观设计首先是外观,星光EV的三围和PHEV版本的一模一样,都是4835*1860*1515mm,轴距为2800mm。
最大的不同则是前脸,不需要大面积的进气格栅,而星光EV则是换上了封闭式的前脸。
在车身设计的细节上,EV版都和PHEV版本做出了差异化,包括车身型面的线条,头灯,尾灯等等,都有有一些细节上的改进。
五菱的工程师介绍到,这些改变还是听取了消费者对于星光PHEV上的建议,主打的就是一个听劝。
星光EV的车身姿态修长,风阻系数来到了0.222Cd,降低风噪,也能对能耗水平进一步优化。
驾控体验说完了静态部分,那它开起来怎么样呢?星光EV基于天舆架构打造,动力部分是搭载150kW电机,峰值扭矩310Nm 。
百公里加速成绩为7.2s,极速为160km/h。
我们在试驾的过程中,感受到加速的力度还是非常线性舒服的,它的电门调教不会很灵敏,足够线性,驾驶和乘坐的体验是舒适的,符合这个价位应有的产品定位。
动力表现很不错,动力输出丝滑、在市区通勤工况下,超车信心也够足。
底盘方面,搭载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悬挂,过一些坑洼路面的时候是干脆利落的,但免不了一些会有一些余震传入车内,但传递给车内乘员的感受也是偏舒适。
在车速40km/h过弯时,对于车身侧倾抑制到位,能够提供较舒适的驾驶体验。
一天的试驾下来,星光EV刹车的脚感还是有待提高,驾驶时很难精确掌握刹车制动的力度,对乘坐体验会有一定的影响,工程师表示,这个是他们已知的问题,会进行OTA升级改进。
乘坐空间作为一台定位家用的轿车,空间是最重要的部分。
星光EV车长4835mm,轴距为2800mm,在同级里算的上第一梯队了,而且它的得房率很高。
前排座椅比较很厚实,乘坐的支撑性也不错,久坐也不会感觉很累人。
来到后排,我身高180坐下后,腿部,头部空间均有富余,但是后排的座椅坐垫设计偏短,对腿部的承托不太友好。
后备箱空间为540L,但没有设计前备箱。
门板上,中控上使用了很多塑料覆盖件,有一点需要吐槽的是门板门窗控制上覆盖的钢琴烤漆材质,容易沾留指纹。
能耗表现星光EV分别有410和510两个版本,我们试驾到的510版本,CLTC续航510km,我们在成都市区简单跑了一下,在城市通勤的工况下,表显的百公里能耗在12.64kWh/100km。
补能方面,星光EV做的也不错,10万元级里唯一带2C快充,官方称,15min可以补能200km。
试驾当天,我们也实际测试了一下,在特来电的公共充电桩上,SOC从19%到55%,耗时15分钟,表里里程增加了184km,与官方宣传的200km非常接近,而且是在充电站比较满负载的情况下进行的测试,工程师解释到,如果在大功率的桩上充,是可以达到15分钟200km的补能效率。
智能车机一台十万元级的A级纯电家轿,车机应该做到什么水平呢?星光EV搭载了Ling OS操作系统,上手简单体验了一下,UI布局简单,操作方便。
导航,音乐,影音娱乐等基础功能都有。
虽然用上了智能车机,但是星光EV依然保留了很多实体按键,包括后视镜调节,空调面板,出风口的风向调节,对于驾驶者来说,这样的设计无疑降低了学习成本,而且在驾驶中,对各项功能的调节也会更加高效,方便。
但目前版本下的语音助手使用体验还是有待提高,对于识别的精准度以及连续对话,语义的理解方面,小菱同学在这个版本下的表现还算不上优秀。
希望在后续的OTA中能够有所增强。
写在最后五菱的人在介绍星光时,时常提到一句话:造车是取舍的艺术,由于成本的限制以及产品定位,工程师们只能在各种方面进行取舍。
而我们在一天的试驾下来后,我认为星光EV在充电效率,动力表现,以及空间优势,还是驾驶质感,都达到了10万级中较好水平。
进入2024年,车圈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它的直接竞争对手比亚迪秦PLUS EV,起售价来到了10.98万元,而且还要面对一众传统合资A级车的竞争。
五菱星光EV用与它们相近的价格切入,而且带来更高的配置以及空间表现,让该细分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最后,期待一个五菱星光EV在北京车展上的上市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