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分地区获得显现,对于工厂来说,选择煤炭变得更加经济。
英国因采煤条件较为便利,因此,用煤历史悠久,早在9世纪的时候英格兰的修道士们已经用煤来取暖。
“尽管在罗马不列颠时代煤就已经被偶尔用作燃料,但由于运输成本更高,直到16世纪后半叶,外部需求拉动手工业快速发展,它才得到相对广泛的应用。
”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的铸铜工人、染布工人、制砖者、啤酒制造者、金属加工者、煮盐者以及面包师等都以煤取代了木材作为燃料。
煤炭在手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逐渐产生了规模效应,促进了煤炭开采、运输成本的持续下降,这与木材价格持续上涨刚好相反,一升一降带来的结果是煤炭使用成本最终获得全面领先优势。
根据约翰内夫的估算,到17世纪末,英国的产煤量多达1/3使用在一类或另一类的工业加工之中,根据瑞格里的计算,1700年的英格兰每年大约生产250万—300万吨煤,这大概是“世界上其他地区总产煤量的5倍”。
另外一个需要关注的事件就是贸易霸权的转移,1652~1674年,英荷之间进行了长达22年的争霸战争,战争的结果以英国的胜利而告终,从荷兰人手中接过了贸易的垄断权。
贸易的垄断为英国创造了一个持续“大量拉动微量”的环境,这一环境促使各个行业需求激增,使煤炭产量快速增长。
而煤炭爆发增长的时间点刚好与贸易垄断权获得时间点重合,这显然并非偶然。
同时,需要指出,英国战胜西班牙、荷兰、法国并非偶然,因为北大西洋拥有一条天然的运输“流水线”,从英国到非洲黄金海岸是顺风顺水,从非洲黄金海岸到北美同样顺风顺水,从美国到英国同样顺风顺水。
英国的位置刚好位于这一条天然的运输流水线的交易结点之上,无论西班牙、荷兰、法国要将商品与财富运回本国都必须经过英国海域,这意味着英国随时可以扼住其他几个国家的咽喉,在这种格局之下,英国胜出只是时间的问题。
如果站在企业的角度看,将工厂建在英国,运输成本更低,可以天然的获得更多的净利润。
净利润比竞争对手多10%,在100年后叠加的结果是1.2的100次方等于1.1的100次方的6000多倍。
因此,这种天然效率优势累加自然形成优势,使英国自然走上了领先的道路,而非奇迹。
自然设定好了创新的边界,地理创新轨迹是不可违背的。
备注:荷兰作为冲击形成的河流冲击形成的低洼地区,不可能具有容易开采的煤炭资源,因此,荷兰创新只能止步于运河热(水能)和风车革命(风能)。
第二节:煤堆上催生出的蒸汽抽水机价格低廉的煤炭使煤炭的使用频率激增,人们对煤炭的基本属性和煤炭燃烧各个阶段产生的差异的情况的数据库开始变得丰富。
沿着已经获得利益方向继续前行是人类固有的习惯,廉价背后隐藏的利润让人们开始尝试在更多领域应用煤炭,取代木材。
相关的试验在有意和无意中展开,1709年,英国人亚伯拉罕.达比(1678-1717)尝试以廉价的焦炭代替当时在英国已日益匮乏的木炭用于高炉炼铁[注:同样拥有丰富煤炭资源的美国却在百年之后才开始使用煤炭代替木材炼铁,原因在于美国曾经有大量的木材,廉价木材使木材使用成本一直低于煤炭,因此,直至1860年前后,英国人的蒸汽机在北美的应用,才改写了木材和煤炭成本比,使美国钢铁业与煤炭业同步到来,固有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