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红沿河开工8周年在这里,中广核开始从广东布局全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04   来源:风电叶片   作者:风力发电   浏览次数:67
核心提示:编者按:2007年8月18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庄严宣布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正式开工,吹响了新一轮我国核电建设的号角,标志着我国核电机组标准化、规模化建设迈出重要的一步。八年间,红沿河核电站1、2号机组相继投入商运,红沿河3号机组也已具备商运主要条件,4、5、6号机组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八年间,中广核在红沿河倾心耕耘,稳步走出一条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之路;八年间,中广核由广东走进东北辽宁、迈步海西福建、挺进北部湾广西,开创出一条项目全国布局、稳步迈向“国际一流清洁能源企业”的康庄大路。20

   

编者按:2007年8月18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庄严宣布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正式开工,吹响了新一轮我国核电建设的号角,标志着我国核电机组标准化、规模化建设迈出重要的一步。
八年间,红沿河核电站1、2号机组相继投入商运,红沿河3号机组也已具备商运主要条件,4、5、6号机组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八年间,中广核在红沿河倾心耕耘,稳步走出一条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之路;八年间,中广核由广东走进东北辽宁、迈步海西福建、挺进北部湾广西,开创出一条项目全国布局、稳步迈向“国际一流清洁能源企业”的康庄大路。
2015年8月18日,在红沿河核电站开工八周年的日子,小编带你回顾我国东北地区第一座核电站和投资最大的能源项目、我国“十一五”期间首个批准开工的核电项目、我国首个一次批准建设四台百万千瓦级机组的核电项目、中广核在广东省外的首个核电项目的历史瞬间。
1旧地图上的那条小河辽宁红沿河核电项目厂址位于辽东半岛南部的瓦房店市东岗镇,原称辽宁温坨子核电站。
“温坨子”原是一个仅有几百户人家的小村落,以离岸边不远的海中小岛“温坨子岛”而得名。
直到上个世纪末,人们仍然把这个尚未确定的核电厂址叫“温沱子核电站”。
后来,人们在旧地图上发现了红沿河的名字。
翻阅历史也才知道红沿河早在300多年前就已经是渤海湾中几个著名的天然良港之一,在我国近代海图上都有显著标志。
而随着项目的开展和推进,大家都认为红沿河的名字更为好听,“温坨子”的名字就由此改回了“红沿河”。
1978年,红沿河核电站开始厂址筛选工作,当时的老百姓就知道这里要建一座核电站。
然而,传说中的核电站却迟迟未见踪影,直到1995年,原国家计委批复了项目建议书。
核电曙光乍现的时候,1996年,因国家核电建设规划调整,原定于红沿河的核电项目转移到了江苏连云港,红沿河再次沉寂了下来。
2从一台电脑和一台打印机开始中国广核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胡文泉是红沿河核电公司的首任总经理。
在2013年红沿河1号机商运之际,胡文泉回忆当时的工作情景时谈到,“应该说,项目首先是准备时间太长了,差不多30年。
我们去了后,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要求,不仅要开工,而且要顺利推进。
去的时候就有思想准备。
我带队去了7个人。
我们住在大连的一个招待所,带了300万的开办费,自己提溜个电脑,买了一台打印机这样开始办公了。
红沿河项目第一次协调会就在招待所开的。
对中广核来说,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的,但我们很快就开始工作了。
现在想想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大连听起来是个好地方,但也有贫穷的地方,红沿河当地以打鱼、种植、养殖为生,条件比较艰苦。
而且自然条件不太好,风大、温度低,交通条件也不是很好,经常碰到下雪路都断了。
2008年大连遭遇了50年不遇的特大暴风雪,红沿河现场交通断了,电断了,加油也不行了,水也停了,不要说生产,生活都很困难了。
”2007年8月18日,红沿河核电站正式动工。
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的李克强在开工仪式上感慨地说:“红沿河核电站开工建设是辽宁人民多年来盼望已久的大事。
”3高寒地带建核电站——中国头一遭!中广核工程公司作为红沿河一期工程建设的总承包方,承担辽宁红沿河核电站的建设任务。
同时,红沿河项目也是中国广核集团第一个按“多项目、多基地、标准化方式”运作的CPR1000项目,为全面实现“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的目标,巩固和完善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进一步提高我国核电自主化能力和装备制造业水平奠定了基础。
与大亚湾核电基地的旖旎风光、气候温润不同,红沿河核电基地处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
红沿河核电站位于大风地区,年均两百多天是六级以上的大风天气,每年需面临3至4个月的冬季施工。
在高寒地带建设核电站,这在中国还是头一遭!寒冷天气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红沿河项目遭遇挑战的根本在于冬季环境下建设核电站。
为了克服重重困难,风大,工程建设人员就建气象站,自己测风,积累现场一手风速记录。
1号机组穹顶吊装时,现场人员更是每10分钟测一次风速,最终穹顶吊装周长误差仅为2毫米,径向最大误差仅为5毫米,创造了一项技术新纪录。
气温低,工程人就想方设法为施工的墙体“穿”上“大衣”,给核岛搭起大棚以保证施工温度。
为了顺利进行混凝土浇筑,红沿河现场每台搅拌机组配备有1套骨料加热系统和一套2吨的热水锅炉,在-15℃环境下,搅拌机组完全能够保证生产出机温度大于15℃的混凝土。
41/3个长白山对于以“浪漫之都”著称的大连而言,红沿河核电对于大连保持天蓝海碧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红沿河一期4台机组建成后,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站相比,每年可减少标准煤消耗约98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400万吨,二氧化硫约23万吨;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其他气体约15万吨;煤灰约120万吨,对环境的贡献能力相当于种植6.7万公顷的森林。
打个简单的比方,被称为东北“生态绿肺”的长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96465公顷。
这意味着,红沿河核电站一期建成后,等于东北地区新增了三分之一个长白山。
5八年,我们仍在路上开工八年,大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改善辽宁省能源及经济结构,小到带动当地就业、造福居民社区生活,中广核正在努力做得更多。
回望红沿河核电站走过的八年征程,关于这里的无数美好期望也都正在渤海湾畔逐渐成为现实。

 
关键词: 风电网 风力发电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