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海上风电加速爆发!风电高景气赛道,产业链布局龙头梳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04   来源:风电齿轮箱   作者:风力发电机   浏览次数:90
核心提示:#来点儿干货#风力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未来能源架构的核心支柱。随着碳减排目标的日益迫近,全球各大经济体纷纷明确了可再生能源的占比目标,并规划了风电装机容量的增长路径。全球风能协会(GWEC)预测,在未来五年内,全球风电的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达到惊人的680GW,年均增长量将达到136GW。在这一大背景下,风电尤其是海上风电,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当前全球各大经济体纷纷将扩容的目光投向了风力资源更为丰富的海域。据预测,全球海上风电的年新增装机容量将从2022年的8.8GW激增至2027年的3

   

#来点儿干货#风力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未来能源架构的核心支柱。
随着碳减排目标的日益迫近,全球各大经济体纷纷明确了可再生能源的占比目标,并规划了风电装机容量的增长路径。
全球风能协会(GWEC)预测,在未来五年内,全球风电的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达到惊人的680GW,年均增长量将达到136GW。
在这一大背景下,风电尤其是海上风电,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当前全球各大经济体纷纷将扩容的目光投向了风力资源更为丰富的海域。
据预测,全球海上风电的年新增装机容量将从2022年的8.8GW激增至2027年的35.5GW,这一显著的增长趋势为海上风电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需求支撑。
关注乐晴行业观察,洞悉产业格局!国内政策方面来看,2022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积极推动沿海地区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的战略目标。
山东、浙江、广东、上海等沿海省市也迅速响应,出台了一系列海上风电的地方补贴政策。
随着国内海风限制性因素的逐渐减弱,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十四五”规划的倒计时已经开始,这将推动装机速度再上新台阶,而核心零部件环节则有望成为这一波增长的首批受益者。
海上风电行业概览海上风电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不仅资源丰富、发电利用小时数高,而且不占用土地、不消耗水资源,非常适合大规模开发。
自2022年起,我国海上风电开始进入平价阶段,并逐渐向规模化和深远海化方向发展。
目前,海上风电场的规模已经达到吉瓦级别,风电机组也逐渐向大型化迈进。
同时,深远海化的进程也在持续推进,例如浮式风电项目“三峡引领”号和“扶摇”号等,都展示了我国在深远海风电开发方面的决心和实力。
近期,各省市的海风项目推进速度明显加快。
据初步统计,自2023年6月至今,各省已核准的海风项目容量约为8.7GW。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也发布了16GW的海风项目框架招标。
此外,漳浦六鳌、连江外海、平潭长江澳等地的海风项目也陆续启动了风机招标工作。
从发展阶段来看,目前已经开工或已招标的项目容量约为12GW,这些项目在2024年实现并网的可能性较高。
这主要得益于今年海风建设的限制性因素已逐步消除。
从区域分布来看,广东、山东、江苏、海南、浙江等省份在已开工或已招标的12GW项目中占据领先地位。
在“3060”目标的推动下,以及海风平价周期的到来,海上风电迎来了快速增长期。
与陆上风电相比,我国海上风电更靠近用电负荷高的东南沿海地区,这有利于清洁能源的就地消纳,减少了远距离输配电的压力和弃风弃电现象。
同时,海上风速更高、静风期短,使得年发电小时数明显优于陆上风电,可达到3000小时以上。
随着风机大型化带来的成本降低,海上风电的高利用小时数使其在经济上具有巨大的潜力。
海上风电产业链上游是零配件生产企业,包括叶片、齿轮箱、主轴、轴承等生产环节。
下游是整机制造、升压站平台和输电系统等关键环节。
其中,海缆作为输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整个产业链的下游则包括设计、EPC总包方和运营商等环节,共同构成了海上风电的完整产业生态。
海缆:海上风电核心环节随着海风向深远海领域的进军,海缆作为其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其技术壁垒日益凸显。
这不仅为海缆行业带来了量的增长,更有可能带来利润率的同步提升,预示着海缆行业或将迎来一个量利齐升的黄金时期。
海缆作为海上风电项目中的核心组件,负责将风机产生的电力稳定可靠地传输到电网。
由于其工作环境恶劣、技术要求高,因此对产品的品质和稳定性有着极为严格的标准。
这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上的精湛和先进,更涉及到企业资质和资金实力的全方位考量。
在资质方面,企业需获得《全国工业产业生产许可证》、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CCC认证等多项权威认证,以确保其具备从事海缆生产的基本条件和质量保证能力。
在资金方面,考虑到海缆生产的连续性、技术研发的投入以及先进生产设备的采购等因素,企业必须具备雄厚的资金基础或获得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受多重门槛的限制,目前海缆行业的整体产能相对有限。
正是由于其高技术含量和由此带来的高附加值,使得海缆在海上风电产业链中占据了盈利能力的制高点。
从我国海底电缆产业链的全局来看,海底电缆与普通电缆在基础参数上并无太大差异。
但为了应对海底环境的长期使用和高压挑战,海底电缆在外护套外部特别增加了一层覆盖着沥青的钢丝铠装层,以增强其在敷设过程中的机械强度和防腐蚀性能。
产业链上游铜材、铝材和塑胶等原材料是海底电缆生产的主要基石;中游则聚集了众多海底电缆生产企业,通过精湛的工艺和严格的质量把控,打造出符合标准的海底电缆产品;下游应用广泛涉及海上风电、油气开采等领域,其中海上风电已成为海底电缆应用的最主要领域。
海缆产业链图示:随着国内海上风电的迅猛发展和海缆产业整体实力的不断增强,领先的海缆企业已经开始将视野拓展至欧洲市场,并成功赢得了多个订单。
2023年,大金重工、东方电缆、中天科技等头部企业相继获得了欧洲海上风电项目的青睐。
中天和东方电缆分别斩获了Baltica2海上风电项目的送出海缆和集电海缆订单。
2022年以来国内海缆企业获得的欧洲海风项目海缆订单情况:未来海底电缆在风电项目中的价值占比有望进一步增加。
根据CWEA(中国风能协会)对北方某海域不同规模开发方案的数据分析,风电场规模越大,海底电缆所占的价值比例也越高。
随着风电场规模的扩大,远端风电机组与海上升压站之间的距离也随之增加。
这意味着需要更长的场内海缆来连接风电机组和升压站,从而导致场内海缆的投资成本上升。
#新能源##风电##海上风电##海风##海缆##科技##财经##文章首发挑战赛#结语近年来,中国新增风电机组的平均单机容量呈现出显著的大型化趋势,且海风机组的大型化速度更快于陆风机组。
在应用端,数据显示海风机组的单机容量正在迅速提升:从2021年主流的5MW机型,到2022年已经以8MW机型为主,再到2023年,8MW以上机型逐渐成为主力,甚至有部分项目开始采用11MW+的超大容量机组。
2023年6月,金风科技的GWH252-16MW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平潭三峡海上风电场成功吊装,刷新了全球已吊装机组的最大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以及最轻单位兆瓦重量的纪录。
仅仅过了几个月,12月明阳智能的MySE18.X-20MW海上风电机组又在汕尾顺利下线。
在北京国际风能大会CWP2023上,最新的海风机型单机容量已经达到22MW。
业界普遍预测,到2025年,海上风电的主力机型单机容量可能会落在15~17MW范围内。
这些数字无疑证明了海上风电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步,也描绘出了一个更加绿色、高效的未来能源图景。
金风科技GWH252-16MW海上风电机组:结语根据全球风能协会(GWEA)的预测,到2030年,我国的海上风电度电成本预计将下降19%至23%。
这一显著的降本趋势主要得益于产业链多方面的优化与进步,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共同推动下,海上风电的经济性将不断改善,为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和清洁能源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注乐晴行业观察,洞悉产业格局!

 
关键词: 风电设备 风电叶片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