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网络在河南新乡,几乎每个人都能说起这座城市因电池产业而享受的荣光,语气中带着自豪。
这里是中国电源行业的黄埔军校,蛟龙号、神州飞船用过这里生产的电源,马路上跑的电动汽车也用这里生产的电源,这里是国内种类最齐全的电池生产基地之一,是国内十大电池出口基地。
河南新乡的电池产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于80年代,壮大于90年代,21世纪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新乡作为“中国电池工业之都”,它的电池产业拥有近70余年的发展历史。
如果仔细推敲,新乡制造电池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前,解放战争时期,新乡就有军工厂生产电池。
诞生于1950年的新乡电池厂,是当年河南省第一家电池生产企业,生产的“中华”电池曾经名噪一时。
图片源于网络1956年.国内第一家以生产二次电池(可充电)为主的新型化学电源研制和生产企业国有第755厂在新乡建立。
到了20世纪80年代,新乡占据着国内电池行业前五强的地位,享有独立的进出口经营权,年生产能力可达3亿支干电池。
2007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在新乡组建国家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这也是国家质检系统仅有的一家。
2011年,新乡市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新型电池及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所有这些,对那个时代的新乡人而言,都有深刻的情感记忆。
然而新乡电池产业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当年名噪一时的“中华”电池曾经一度很长时间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说到“中华”电池,就会让人想起新乡电池厂。
新乡电池产业起步很早,早在1950年就创办了新乡电池厂。
到1989年时,新乡电池厂生产规模曾居国内同行业第三位,是电池行业大型企业和进出口自营单位,年产电池3亿只,产品行销全国各地,“中华”牌电池在当时可谓是家喻户晓。
1995年,新乡电池厂改制为中华电池联合企业集团。
然而进入本世纪初,随着民营电池生产企业的迅猛发展,国有企业弊端逐渐显露,市场竞争力逐渐下降,市场占有率被不断压缩。
到了2006年,由于种种原因,“中华”电池年产量仅能维持一亿多支,与当年的国内知名品牌“南孚”,已难以匹敌。
同年,中华电池集团(原新乡电池厂)的“中华”商标被新乡市政府收回,而后归河南环宇集团有限公司使用。
2008年5月,中华电池集团(原新乡电池厂)破产清算。
至此“中华”电池这个品牌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2011年新乡电池厂拆迁项目启动,但到目前为止已10年的时间了,项目仍处于停工状态。
与新乡电池厂一样,原国营755厂也难逃市场经济的浪潮, 在2005年755厂历经改制、破产后,重组变成了今天的新太行。
而原755厂厂址也被开发成了房地产项目。
至此新乡老一代的电池生产企业彻底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而老新乡人的记忆却是难以抹去的,那些曾经辉煌的民族品牌,历经岁月洗礼,仍然印刻在人们的记忆中。
品牌虽已远去,城市依旧在向前发展。
2018年9月22日,河南平煤国能锂电池一期项目——年产10亿Wh高安全性高比能动力锂电池项目正式投产,项目总投资近6亿元,位于河南新乡凤泉区产业集聚区动力电池产业园。
图片源于网络该项目是河南平煤国能锂电公司100亿Wh高安全性高比能动力锂电池项目的一期项目,由新乡市政府、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新乡电池研究院和北京国能电池科技公司四方合作实施,总投资达50亿元。
图片源于网络图片源于网络项目顺利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后,将形成世界第一条全自动全固态锂电池生产线,届时将重新启用“中华”电池商标。
图片源于网络河南平煤国能锂电一期项目投产后,生产的“中华”牌27Ah电芯产品和“中华”牌30-50Ah超晶格软包电芯产品,具备高安全性、高比能量、低成本等多重保证,产品性能将领先国内水平2-3年。
诞生在新乡,曾经享誉全国的“中华”牌电池将以崭新面貌回归。
2020年8月6日,“中华”牌电池首秀亮相第32届国际玩具及教育产品(深圳)展览会。
图片源于网络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如今在新乡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大小小的电池企业近200家,新乡市从事电池产业的各类人员有5万人之多。
但愿新乡市在电池产业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更希望曾经的本土品牌——“中华”电池能重振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