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核电站是福建省首个开工的核电站。核电站的建设,进一步优化了福建省能源结构,缓解了福建省电力紧张的局面,促进福建省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福建省“跨越式发展”和宁德市“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战略的推进提供了绿色能源保障。它不仅凝聚了成千上万建设者的心血和智慧,也是我国核电技术日臻成熟的一个见证,更加坚定了我国核电的发展信心。
2013年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北京通过作战勤务网络查勤系统察看宁德核电基地的警务情况,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宁德核电项目建设的关心。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对宁德核电的亲切关怀,基地全体建设者备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宁德核电项目不负期望,牢记重托,2013年宁德核电1号机组商运,此后又以每年投产一台的速度,在2016年7月实现了一期工程4台核电机组全部建成投运。多年来,宁德核电积极响应国家及地方政府号召,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积极探索各种造福地方的项目,协助解决周边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带动村集体和村民一起致富奔小康。2012年7月以前,宁德福鼎市硖门乡的群众出趟门,必须绕道约13公里才能上高速,非常不方便。因为交通的不便利,村里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影响。为此,宁德核电修改了专用进厂公路规划。本着符合核电厂应急救援要求的前提,宁德核电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一并纳入考虑,积极与硖门乡柏洋村沟通,从沈海高速开设柏洋互通口,建设一条公路直连跨海大桥通往核电厂区。这条公路的建成投运,不仅盘活了柏洋村的经济发展,也成为附近企业、村落联通外面的交通纽带。▲柏洋高速互通口全貌
2014年至2021年,宁德核电先后派出3名员工担任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开展扶贫工作。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宁德核电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带领宁德市寿宁县南阳镇山坑村从原来的空壳村转变为村集体收入近8万元的先进村,农民人均收入由大幅增长至2016年底的9186元,22户精准扶贫户全部实现脱贫。▲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田辉宇(左一)走访慰问廖厝村贫困户
2017年10月至2021年3月,宁德核电又派出2名员工分别前往宁德市卓洋乡廖厝村和古田县大桥镇明洋村驻点开展扶贫工作。2020年底,古田廖厝村集体财政收入达到18万元,村人均年收入15850元超出脱贫标准。明洋村从2019年起每年村财收入稳定达到15万元以上。
2004年初,福建省对全省核电厂址进行普查。2004年1月,宁德核电项目开始厂址勘察,经历了厂址选择、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等阶段。

2006年9月1日,国家发改委复函,同意宁德核电开展三通一平等前期工作。宁德核电项目开始在这里落地生根。

2008年2月18日,宁德核电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创造了当时国内核电项目从开展前期工作到项目核准的最短记录。

11月12日,宁德核电2号机组开工,两台机组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

2010年1月8日,宁德核电3号机组主体工程开工。

9月29日,宁德核电4号机组主体工程开工。至此,宁德核电站成为继辽宁红沿河核电之后,国内第二个四台机组同时施工的核电项目。

2012年12月18日,宁德核电1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一次成功。

2013年4月15日,宁德核电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运。
’
2014年5月4日, 宁德核电2号机组正式投入商运。

2015年6月10日,宁德核电3号机组正式投入商运。

2016年7月21日,宁德核电4号机组正式投入商运,标志着一期四台机组全面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