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的是iPhone/Mac吗?近日苹果公司发布了公告,从2月28日起中国内地的iCloud服务将转由云上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运营。
不少人看到这则消息的反应是:云上贵州?没听过啊。
微博上一个网友评论:“今天登陆iCloud显示公告提醒云上贵州,我还以为手机中毒了呢。
”01为什么选择贵州“据相关负责人表示,苹果最终选择云上贵州公司,与近年来贵州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有着莫大的关系。
”不了解相关情况的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是贵州?政府部门的强力推动,是贵州大数据产业领先于全国的重要因素。
2013北京市委常委陈刚调任贵阳市委书记后,贵阳开始借鉴中关村的经验发展大数据产业。
2016/2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发函批复,同意贵州省建设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成为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而除此之外,发展大数据还得有先天条件,包括气候凉爽、电力充足、地质稳定等。
早在2012年的云计算浪潮中,贵州就凭借高海拔、低气温、低能耗成本等优势脱颖而出,成为了与内蒙古并列的数据中心集群地。
02电力充足为什么是发展大数据产业的重要优势日常生活中,作为普通人对互联网产业的耗电其实是缺乏感知的。
最大的感觉恐怕也就来自手机耗电了:手机电量降到70%以下就不敢不带充电宝出门,跌破50%就心神不宁,20%以下就如坐针毡,直到连上充电线出现闪电符号。
你把手机充满一次要用多少电呢?微不足道。
你绝不会为了省电少用手机,就像你不会为了省电少上网,少用搜索引擎。
可是仔细想想,点击一下搜索引擎的耗电,真的只是你肉眼不可见的手机电量变化吗?你手指一点,海量的相关数据就能瞬间送到你的屏幕上,是有服务器远程在为你提供支持。
我们习惯了随时随地搜索信息,随时能访问网站,这些已经成为像呼吸一样理所当然的权利。
其背后是全球各大互联网公司的数据中心保持全天候运作,并造成巨大的电力消耗。
还有我们懒得删除的过期邮件及其附件等,这些“电子垃圾”也不是没有成本,为了在线保存它们需要用到更多的服务器,消耗更多的电。
据相关报道,一个典型的数据中心耗电约为1兆瓦,但许多大型数据中心,例如谷歌数据中心,需要20兆瓦的用电才能维持运行。
互联网消耗了全球1.5%的电力,用电总功率约为300亿瓦,按百万千瓦级换算,这相当于30座核电站输出的电量。
没有查到云上贵州的耗电数据,但如果按10兆瓦的功率估算,一个核电机组可以满足100个云上贵州的供电。
而一个核电站还有多个机组。
03数据中心为什么会消耗这么大的电量想象一下,数据中心内,大量的计算机服务器要耗电,同时,服务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又需要空调进行冷却,这又要耗去许多电力。
这也是为什么,气候凉爽也是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条件之一,“天然空调”啊。
所以,大数据、云服务这些科技感满满的存在,这次没有落户北京、深圳或杭州,并非偶然。
数据中心不仅出现在贵州,还出现在其他西部地区。
例如2014年,亚马逊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签署合作协议,将AWS中国数据基地落地宁夏中卫。
能源就是西部的巨大优势,宁夏中卫具有丰富的太阳能发电资源,而贵州则是水电富有。
联系到最近正处风口的“区块链技术”及比特币,比特币挖矿的矿场选址标准也是“逐电力而居”。
所谓“挖矿”,是指利用矿机的算力完成比特币区块链网络给出的哈希计算,谁先算出,谁就拥有这个区块的记账权,同时获得系统奖励的比特币。
受益于云南、四川、内蒙古、新疆等地充沛的电力资源,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比特币矿场。
挖矿最大的消耗成本就是矿机日常运转所耗费的电力。
哎,想起一句歌词:“挨着一座核电站,可我的家里没有矿场”……最后聊个题外话方兴未艾的西部数据中心如“云上贵州”等,与当初的核电站有一点很相似——专业人才的缺口。
贵州本地的大数据人才培养才刚刚起步,对外来人才的需求很大。
低成本的生活,可能是贵州招揽人才的优势之一。
你当初选择进入核电站工作,又是因为什么呢?评论区见。
- End -文丨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