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核”,不少人首先会想到的可能是那朵盛开的蘑菇云。
核动力航母,想必各位也不陌生,以“福特”级航母为例,10余万吨级的排水量,加上两台A1B核反应堆,可为舰船提供280000 马力,反应堆炉心的使用寿命则长达50年。
而排水量5000-10000吨的核动力潜艇,其续航能力也与其服役年限相当。
那么,如果在飞机上也安装核反应,航程这个指标是不是也将不受到制约?其实,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苏两国为保持战略威慑均尝试过以核燃料为动力的飞机,并期待该机携带核武器在空中长期存在。
其中以美国的NB-36H核动力轰炸机最为出名。
B-36H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轰炸机,它也非常荣幸地当选了核动力飞机项目的试验载机,并赋予其NB-36H型号(N为“核”nuclear首字母),用以安装统统电气公司研发的核反应堆,并进行试飞工作。
1955年,美国做了一个“热传导反应堆试验”,又进行了HTRE-2-3反应堆核心测试。
测试数据显示,HTRE-3发动机可使飞机在740千米/时的巡航速度下,飞行48300千米,而现代喷气式科技航程最远仅为一万多千米。
此后NB-36H搭载试验反应堆进行了47次试验飞行。
期间虽然没有使用反应堆提供动力,但获得了大量关于核辐射影响的数据。
此外,美国考虑到飞机如果坠毁,核泄露可能将无法避免。
幸运的是,开发团队最终认为核动力飞机实用性不高,NB-36H也于1957年被拆毁。
在美国研发核动力飞机的同时,苏联也没有闲着。
1955年,苏联成立核动力飞机项目,并选用图-95M作为核动力载机,1956年图-95LAL横空出世。
在完成大量地面测试后,该机于1961年5月-8月期间完成了34次所有的试飞认为。
与NB-36H一样,在图-95LAL所有试验飞行,核动力装置都处于关闭状态。
但此时美国核动力飞机计划已经停止了4年。
随着弹道导弹与高效涡轮发动机技术的发展,他们也意识到投入了巨大财力和人力的核动力飞机已经没有了存在的意义,这也是当今世界各国不再研制核动力飞机的主要原因。
但是,天上的核动力飞行器在沉寂了数十年后再次出现,然而这次他们是以核电磁的形式应用在了卫星以及月球探测车上。
当然,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可能研制出更安全的核动力装置用于飞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