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保障基本示范村—黄颡口镇太平村9月5日,国家住建部等五部门公布2017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名单,全国共评出保障基本示范村、环境整治示范村、美丽乡村示范村3类示范村295个。
其中,湖北省10个,保障基本示范村3个,黄石市阳新县黄颡口镇太平村入列“保障基本示范村”,每个示范村可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
这是黄石市唯一的一个“全国保障基本示范村”。
排洪渠造福一方百姓9月12日上午,记者带着敬佩、带着好奇、带着幻想,直奔黄颡口镇太平村想一见这个“全国保障基本示范村”的真容。
记者从阳新县城出发,从兴富公路转到老渡口再进入沿江公路,到了黄颡口镇,往太子方向前进。
刚过上严村进入太平村,只见路边水塘上空架着光伏发电设备,水里养鱼、水上发电还是第一次看见,便对该村产生了好感。
再行进几百米,左拐到了村委会。
村支书、村主任程钧云带记者二人沿着村里走了一遍,感觉这里真是一幅画卷,画出了灵动秀气的水墨村庄;这是一首情诗,吟出了底蕴深厚的乡村梦幻;这是一曲民歌,唱出了秀美太平的天籁之音。
在村委会上两级台阶,便有一口大池塘,四周用大理石做栏杆围了起来,中间一棵大树,倒映水中;放眼望去,山峦叠嶂,层林尽染,三个风力发电机站耸立山峰,频添雄壮;再往前走,新建的泄洪渠从山脚直达上严村,延绵数里,如城市护城河,在今年的防汛抗洪中发挥了极大作用,今年该村并没有田地淹、洪水泛滥的情况发生。
随后而至的阳新县烟草局驻该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徐顺舟告诉记者:他们驻该村后,根据干部群众反映,烟草局投入260万元建设了这条排洪渠,造福了一方百姓。
在该村,不仅是组组通公路,而且是户户门前都由村里进行了硬化。
各条巷道两边墙均成了“文化墙”。
街头巷尾共安装了113盏路灯,照得百姓心里亮堂堂的。
不但祠堂众多,还为全村14村姓氏的祖宗堂或祠堂门口建了活动场地。
在一处祠堂门头上,只见写着“治水立国”字样,记者心想:只有大禹治水,难道这里也出现了一名治水英难?记者问一名百姓,他自豪地说:“我们湾姓夏,叫夏家湾,是夏禹的后裔,是国姓!这‘治水立国’就是纪念祖先夏禹的!”贫困村庄脱胎换骨据村副主任张承军介绍,太平,位于长江南岸海口湖畔,乌龙山脉真仙垴峰北麓,因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领兵战斗且修建石拱桥而得名,是阳新县黄颡口镇西部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庄,村域面积4.5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湾,总人口1679人,拥有耕地1600余亩,山场林地4500余亩,湖泊800余亩。
一直以来,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三个统筹”,文明创建、群众工作、扶贫攻坚“三个结合”,才使太平的新农村建设成果丰硕,生态、文化、特色产业的优势推动,基本保障更趋完善,示范作用更加明显。
太平村,2015年还是国家重点扶贫村,在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以精准扶贫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走出了一条产业强村、旅游兴村、项目带村和文化活村的新路。
全村流转土地300多亩,花卉苗木基地260亩,村里出资80万元,招商企业出资120万元,每年回笼资金8万元,10年回本,苗木收入按15分成。
去年,带动群众就业务工收入18万元,其中本村百姓收入13余万元。
86KW光伏发电站投入100万元,已运行,年收入可达8万余元;两项产业集体增收年均达16万元。
昔日空壳村力争到2018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万元的目标。
在基本安全保障上,拆除土坯房38户,危房改造30户,建设安置房15栋;水、电、路已实现全覆盖,新建100KW机站一座,被命名为“爱民港”的排洪港彻底改变了太平村晴天抗旱、雨天抗涝的落后局面,群众生产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该村还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加大安全投入,新建活动广场3处,山洪预测检测点一处,添置防火消防器材,落实防震应急预案,确保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文明卫生秀美村庄为进一步创建文明卫生秀美村庄,太平村还通过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农村垃圾处理全覆盖,推行市场化运作模式,明确管理奖惩考核机制,通过“小手拉大手,文明与你同行”等活动,发放倡议书,党员群众学生齐上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全村共建垃圾池8个,配备垃圾桶160只,垃圾车3辆,负责垃圾处理人员4名,同时农村清洁工程由垃圾处理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延伸,全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该村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有广场舞队5支,乐鼓队2支。
农民文化图书室、阅览室,党群活动室,健身广场7处,花园广场2处,栽植花卉、配备篮球场、健身器材等健身设施,通过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
近年来,该村整合扶贫资金700余万元,不断改善村民生产和生活条件,农民生活水平、农村民主管理水平和统筹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至7800元,贫困人口下降至2,实现了医疗、养老、低保等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
与此同时,基于太平天国历史遗迹的太平张彰显文化特色,倡导保护利用和挖掘传统文化资源,进一步擦亮了太平村的文化名片。
乌龙山脚下,海口湖畔,农村生活环境日改日新,建设美好乡村的热情已经点燃,美好乡村的文明新风正扑面而来。
山美水美太平美,美在规划,美在理念,美在现实,美在身边,美在心中。
勤劳智慧的太平儿女,一路汗水,一路拼搏,一路凯歌,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但愿让美好永驻!让幸福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