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新闻马后炮·郑州水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7-25   来源:能源圈   作者:风电之家   浏览次数:2037
核心提示:新闻马后炮·郑州水灾


顶流吴亦凣再热,也不如郑州(河南)水灾更牵动人心。截至7月22日早上4点,已经确认有河南有33人遇难,另有8人失踪。可叹,可叹。


一场大雨,让一座千万人口的中原大城市失守,城市内外洪流滚滚,人员死伤,财产损失无数,于是,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的质疑声四起。当然了,说质疑是客气的,这里面还有骂声。


郑州(河南)水患,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其实只要多看几眼新闻,就能得出结论。


先说是不是天灾。不用推理,郑州720大雨,已经是天灾。


谁惹的祸?从降雨成因上,这是一场有着美好名称的台风惹得祸 烟花。“中国气象爱好者”称,7月20日,烟花已经成为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2级的台风,把太平洋水汽快速、大量输送到中原腹地。水汽西进,随着地势升高遇冷,于是,大雨倾盆。


雨量有多大?气象部门测定,郑州7月20日下午4点到5点,一小时内降雨量达到201.9毫米。降雨量的意思,大概就是666.7平方米(一亩地)的平面上降下的雨水的深度。有人这样这算,郑州面积7446平方公里,这一个小时从空中倾倒下来的水量,超过14亿立方米,相当于把一百多个西湖的水都倒在了郑州。


强度有多大?按照中国大陆的降雨强度,201.9毫米/小时的降雨量,已经是暴雨;按照香港的标准,每小时70毫米的降水量,叫做“黑色暴雨”。听听,黑色暴雨,多么恐怖!


再说是不是人祸?


人祸,顾名思义,就是人为造成的灾祸。


在一场天灾中是否再形成人祸,基本包括几个方面


1.明知有难,愚民 不告诉大家。


郑州乃至河南,雨天持续,连日不开,已经是人人知道。这次暴雨来袭,气象部门连续五次发出“红色警告”。面对这样的灾祸,应该说没有任何隐瞒,反是张鼓而宣。在这个层面上,应当说不存在人祸的问题。


2.面对灾难,不为 不主动备灾。


不过郑州720暴雨的天气预报,也存在一定瑕疵,就是气象部门对可能的超大降雨量的预报。


看“中国气象爱好者”微信公号,普通人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中国的气象预报,尤其是对于雨雪这种天气,已经很牛了,是应该可以推测到7月20日的降雨来头不小的。这种“预测”即便不好对公众说“很黄很暴力”,也可以对政府部门提出更为严厉的预警。


按照规定,发出“红色警告”,学校就应该停课,工商企业等等也可以停业。目前,我们还看不到郑州遵循这样的原则,发出这样的预警或号召。


同时,通过现有新闻,我们也看不到郑州为这次大雨做出其他特别的准备,如 关闭一些可能出问题的场所,如景区;重点部位如立交桥易积水区有人把守;低洼区域部位准备沙袋等防水物资或装备。


在新闻里,我们也感知到郑州人对即将到来的大雨的轻视 该上班上班,该出行出行。视频里看到很多小孩子并没有待在安全的地方。


从这一个层面上而言,郑州水患损失惨重,有人祸的成分。


3.处置祸难,失当 应对有问题。

 

目前关于郑州(河南)处置这场水患是否得当,还很难从总体上定性。最遭诟病的,是地铁五号线。7月20日晚6点多,积水冲垮挡水墙汹涌而入,造成郑州地铁5号线列车在海滩寺街站和沙口路站隧道停运,500多名乘客被困,最终,12人不幸罹难。


“郑州地铁”当天从下午3点40分开始,陆续发布了二十余条部分车站出入口封闭信息。下午6点,积水冲入地铁5号线正线造成列车停运,10分钟后,郑州地铁才决定全线停运。


为什么不早点停运?如果早点停运,12条生命或许就不会终结在暴雨中。有人解释说,地铁停运“兹事体大”,需要政府部门批准。但《郑州市轨道交通条例》明确规定 因自然灾害、恶劣气象条件或者重大安全事故等突发事件严重影响轨道交通安全,无法保证安全运营时,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可以暂停运营,及时向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告。


细读条例,运营部门有权决定停运在先,而不是经批准后才能停运。仅从5号线悲剧这一点而言,720郑州雨难的应对有失当之处,更不能排除人祸因素。

 

综上而言,郑州(河南)这次因暴雨而引发的水患,是天灾,也有人祸成分。这人祸,有政府部门之责,有企事业单位之责,亦有公民个人之责。

 

当下郑州(河南),淫雨不开,水患未除,合力抗灾为上,指责谩骂不妥。马后炮拆解新闻,或可更全面理性。

 

郑州是中原重镇,人口超千万,GDP过万亿。这次暴雨,给郑州官员、市民上了代价沉重的一课。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尤其是灾难,是一个城市是否成熟、人性和现代化的标志之一。郑州此考,不及格!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