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从浩浩江水中“提取”冬暖夏凉,武汉首个江水源可再生能源站即将建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04   来源:风力发电   作者:风电叶片   浏览次数:83
核心提示: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10日讯(见习记者汪丽婷 通讯员周茜茜)冬季,将长江水的热量“搬运”给建筑物集中供暖;夏季,利用长江水吸收室内热量,实现制冷……今年6月,武汉市首个江水源可再生能源站将具备供能条件,可惠及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的商务楼宇。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安装管道等收尾工作。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3月9日,长江日报记者在长江二桥附近的江岸区四唯港区两艘吊装船上看到,经工作人员操作,起重机正在把粗大的取水管道缓缓放入长江。这里是江水源可再生能源站的取退水口。“目前,能源站机房已封顶,整体项目进度已完成8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10日讯(见习记者汪丽婷 通讯员周茜茜)冬季,将长江水的热量“搬运”给建筑物集中供暖;夏季,利用长江水吸收室内热量,实现制冷……今年6月,武汉市首个江水源可再生能源站将具备供能条件,可惠及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的商务楼宇。
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安装管道等收尾工作。
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3月9日,长江日报记者在长江二桥附近的江岸区四唯港区两艘吊装船上看到,经工作人员操作,起重机正在把粗大的取水管道缓缓放入长江。
这里是江水源可再生能源站的取退水口。
“目前,能源站机房已封顶,整体项目进度已完成80%。
”中建三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江水源可再生能源站项目技术负责人王维介绍,为确保如期供能,建设方正加速推进取水管铺设工程。
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江水源可再生能源站项目包括能源站机房、输配水管、取水泵房及取退水管道等4项工程,是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的基础配套工程。
项目采用水源热泵技术,建成后可为210万平方米建筑提供集中供暖制冷服务,总投资约5.5亿元。
能源站机房位于距取水口2公里的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中央公园地下,为地下一层、局部夹层结构,面积约1.2万平方米。
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江水源可再生能源站相当于一个转换器,只交换能量,不消耗水。
”王维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能源站工作原理:水源热泵技术是利用长江水冬季比室温高、夏季比室温低的特性,把长江水面以下13—16米的江水作为空调系统冷热源。
夏季,提取江水作为空调系统冷却水,吸收室内部分热量,实现制冷效果。
冬季,利用热泵提取江水后制成热水,把热量“搬运”给建筑物集中供暖。
“这片水域下面的江水温度常年稳定在7℃~9℃,水质比较好。
为保持水温恒定,能源站机房内的蓄容水池还专门做了四层防水层和两层隔热层。
”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记者在取退水管道施工现场看到,退水管没有直通长江,而是通往江边一个呈阶梯状的混凝土水池。
“排回长江的循环水还有一定的能量和热量,因此还要专门设置叠水坎和消能水池。
”王维说,“经过这个步骤,循环水将从急流变为缓流,水温也会降低到与上层江水一致。
这样回流长江的循环水才符合生态环保要求。
”王维说,与中央空调相比,热泵机组只需消耗更少的能源,就能达到同样的供暖、制冷效果,而且出风更加清柔、湿润。
据测算,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综合能效高,用电成本比中央空调低30%左右,一年可节电1800万千瓦时。
据悉,该项目是我市首个江水源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可减轻城市电网负荷压力和冷热岛效应。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江水源可再生能源站此前已在重庆、长沙、南京等城市启用。
(采写|见习记者汪丽婷 摄影|记者胡冬冬 通讯员|周茜茜 统筹|陈智 设计|胡欣 校对|刘永杰)【编辑:汪宇瑾】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关键词: 风电网 风力发电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