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由核电自给变成进口核电 德国弃核之路能走多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04   来源:风电叶片   作者:风电设备   浏览次数:90
核心提示:德国某核电站前的抗议集会 目前在德国,无论百姓还是政府,反核的呼声都呈压倒态势,与那些核电产业蓬勃发展的国家相比,这种态度的反差不禁让人疑惑:今天反对发展核电的排头兵,为什么不是深受核事故之害的日本和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地),而是核科学人才辈出、核技术先进而成熟、以严谨和规矩闻名并且从未出过核事故的德国?德国为弃核又付出了怎样巨大的代价?德国的经验对继续发展核电的国家又有哪些借鉴作用? 1969年,德国建成了第一座商用核电站。 1974年,中东石油危机爆发,德国政府大力支持发展核电,德国核工业进入

   

德国某核电站前的抗议集会 目前在德国,无论百姓还是政府,反核的呼声都呈压倒态势,与那些核电产业蓬勃发展的国家相比,这种态度的反差不禁让人疑惑:今天反对发展核电的排头兵,为什么不是深受核事故之害的日本和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地),而是核科学人才辈出、核技术先进而成熟、以严谨和规矩闻名并且从未出过核事故的德国?德国为弃核又付出了怎样巨大的代价?德国的经验对继续发展核电的国家又有哪些借鉴作用? 1969年,德国建成了第一座商用核电站。
1974年,中东石油危机爆发,德国政府大力支持发展核电,德国核工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德国民众反核声音强烈,德国政府停止了对核工业的支持。
1989年,德国至今以来的最后一个核反应堆——格赖夫斯瓦尔德市(Greifswald)5号反应堆落成。
2000年6月,德国通过了核能和平利用及环境保护法律的追加条款,并以法律形式禁止建造新的核电站。
2002年,德国红绿党联合政府与资方达成协议,出台“核电逐步退出”法令,最迟2022年之前,以厂龄和发电量为依据,陆续关停全国19座核电站。
2003年和2005年,陆续关闭两家核电站。
同时政府决定投资可再生能源,例如水力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等等。
2010年10月,考虑到二氧化碳减排压力,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默克尔主政的黑黄联合政府有关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的计划,将德国关闭最后一座核电站的时间,由2022年前后推迟到大约2035年。
所谓红党即社民党,在政治上属于左派,绿党则强调环保,红绿曾一度联合执政;黄党是自由民主党,多代表资方;黑党指基督教民主联盟,这是默克尔的党,属于中偏右的党。
2011年3月12日,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当天,德国政府就立即宣布:3个月内关闭7座上世纪80年代以前投入运营的核电站。
德国格罗斯克罗兹堡核电厂俯瞰 电力公司与联邦政府打官司虽然德国尚未发生过大的核事故,但福岛核泄漏使人们的担心和恐惧达到极点。
按照日本核泄漏事故后疏散人口范围直径30公里测算,一旦德国发生同级别核事故,12%的人口(约958万居民)将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危险区域中。
于是德国各地都发生了形形色色的游行示威。
在民意调查中,有超过80%的民众反对默克尔延长核电站使用寿期的决定。
在舆论压力和事实面前,黑黄两党联合政府提出,将最老的7座核电站短期内立刻下马。
但这样一来,投资人不干了——提前关闭经济损失巨大呀!地方财政也招架不了,不仅核电站每年上缴的税收泡了汤,还得拨款用于失业人员的安置和再培训。
因此地方政府联合电力公司,一起与德国联邦政府打起官司。
直到2011年8月底通过决议,有8座核电站被永久关停,9座较新的核电站可继续运行,最晚至2022年底关闭,后来又推迟到2035年。
自上世纪80年代反核运动以及绿党崛起以来,核能利用与安全,就一直是德国社会激烈争论不休的话题。
而德国民众之所以如此恐惧核电,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德国的影响有关。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给德国民众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图为爆炸后的4号反应堆残骸。
挥之不去的切尔诺贝利阴影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4号核反应堆爆炸,当时,方圆4万平方公里土地遭到核辐射;在风力作用下,整个欧洲不同程度地被污染。
德国南部的多瑙河以南受污染较重,当年测量露天堆放的稻草,放射性剂量明显增高。
据当时目击者回忆:天空晦暗,昏沉的云呈黄绿色,好似大雨即将来临。
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发生了核泄漏,不久听到收音机电视报道后,顿时陷入一片恐慌。
大人们关紧门窗,严禁孩子们在户外玩耍;田里的蔬菜一夜之间无论成熟与否一律销毁;甚至部分公路为防止运有污染蔬菜的可疑车辆通过也被封闭。
此时,笔者恰在南德地区的大学读书,亲历了这段提心吊胆的日子。
记得当时出门,即使烈日当空,也要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回到家即使放开水龙头不停地洗涤,依旧心怀巨大的担心。
2014年德国电价结构示意图

 
关键词: 风电招聘 节能风电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