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御风化电!实探内蒙风电大基地如何催生“链经济”|追寻新质生产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04   来源:风电网   作者:风电塔筒   浏览次数:76
核心提示:图为中广核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项目,GW155-4.5MW机组。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冰凝 兴安盟报道“草原辽阔,风光无限!”行走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广袤的大地上,风势猛烈,仿佛无数力量在率性狂舞,而更让人叹为观止的则是701台风力发电机组在草原上错落有致地迎风而立,巨大的扇叶御风而行,化为电流,点亮千家万户。近日,《华夏时报》记者实探中广核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大基地项目,近距离感受新质生产力绿色技术代表金风科技的风电装备,以及金风科技如何联合央企中广核集团,利用高可靠产品及

   

图为中广核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项目,GW155-4.5MW机组。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冰凝 兴安盟报道“草原辽阔,风光无限!”行走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广袤的大地上,风势猛烈,仿佛无数力量在率性狂舞,而更让人叹为观止的则是701台风力发电机组在草原上错落有致地迎风而立,巨大的扇叶御风而行,化为电流,点亮千家万户。
近日,《华夏时报》记者实探中广核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大基地项目,近距离感受新质生产力绿色技术代表金风科技的风电装备,以及金风科技如何联合央企中广核集团,利用高可靠产品及属地化建设支撑风电大基地落地,并形成整条产业链,进而推动内蒙古风电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又催生了怎样的“链经济”。
“中广核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项目是我国在运最大的陆上风电基地,每年能提供清洁电能超过100亿千瓦时,这一发电量可以满足超1046万中国人一年的生活用电;可一次性充满超1.66亿台家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约等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8倍。
”金风科技集团业务副总裁兼北方大区总裁王进介绍,100亿千瓦时绿电能够等效减少标煤消耗约29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02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34.5万亩,为兴安盟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
而据记者了解,目前,金风依托风电产业在内蒙古已实现两个“百亿”——总投资超100亿元,产业链累计产值超100亿。
大基地 内蒙能源转型“压舱石”西北、华北和东北,被称为我国的“三北”区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域。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中国风电人用风电机组种下了输送绿色电力的“钢铁防护林”,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质生产力。
内蒙古是“三北”核心区域之一,更是风电开发建设的热土,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4.6亿千瓦、约占全国的57%,位居全国第一。
2023年,内蒙古风电上网电量占自治区全社会用电量的27.07%,该用电量的比例较全国平均数高17.66%,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
2024年,内蒙古新能源装机规模在全国率先突破1亿千瓦,较2014年末增长318%、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超40%。
2023年新能源发电量1665亿千瓦时,较2014年增长298%、占总发电量的比重超20%,加速由化石能源大区向清洁能源大区转变。
内蒙古新能源产业能够实现多个“第一”,装机规模、年发电量均十分庞大的风电大基地功不可没,是推动内蒙古从“羊煤土气”到“追风逐日”,支撑能源转型的“压舱石”。
我国在运最大陆上风电基地——中广核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项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该项目是全国第一个通过直流800千伏特高压外送消纳的新能源项目,配备我国新能源行业首台1000兆伏安/500千伏三相一体主变压器,有效带动了产业链上游技术创新。
500千伏特高压线路为±800千伏扎鲁特—青州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重要配套工程,被列入2022年国家能源保供重点项目和自治区特急能源保供重点项目。
不仅有效解决了兴安盟电力外送的瓶颈问题,更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消纳兴安盟的绿色清洁能源,对于提升全区电力保供能力、为鲁固直流提供稳定调峰电源具有重要意义,也促使兴安盟300万千瓦项目对国家“北电南送”计划形成有力支撑。
记者在中广核兴安盟润泽风电场实地了解到,自并网以来,润泽风电场已经安全运行747天,自2024年年初至今不到七个月的时间,该风电场上网电量已超10亿千瓦时,机组年平均利用小时数平均更是达到了3500小时以上。
据该风电项目一期工程、中广核新能源润泽风电场场长张志辉介绍,“年利用小时数最高超过3500小时,已经接近海上风电场平均可利用小时数,这个数据在全国范围内陆上风电场也是少有的。
”张志辉告诉本报记者,这彰显了项目机组产品质量可靠、运行稳定、具有良好的并网性能和环境适应性。
从产品到运维 新质生产力铸就“强基地”中广核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项目实现诸多成就的背后,离不开合作伙伴中国风电龙头企业金风科技的突出贡献。
据记者实地了解,该项目安装的701台风电机组,使用金风机组332台,包含307台GW155-4.5MW机组和25台GW136-4.8MW机组,支撑项目输出海量绿色电力。
数据显示,金风科技的机组在其生命周期全过程中,单位上网电量的温室气体最低排放值不到传统火电的1%。
本报记者还实地走访了中广核与金风科技联合打造的中广核兴安盟运维基地集控中心。
该中心作为兴安盟大基地项目的“最强大脑”,实现集控运行、生产管理、数据分析、状态预警、智慧运维五大功能,保障风电大基地项目的稳定运行。
集控中心通过金风科技自主开发的巡回检查监控平台、智能报表分析检索平台、可视化分析等前沿技术、设备健康管理系统、一次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缺陷数据AI算法识别,辅以无人机运维等手段,助力兴安盟大基地项目实现高效运维。
兴安盟冬季温度长期处于零下30度左右,冬季风速常年在10m/s以上,极端风速可达40m/s,当地降雪期覆盖10月至次年4月,平均每天需4-5人铲雪近3小时,大幅增加运维难度。
该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金风团队利用机组数据监控提前规避故障停机风险、根据振动监测预警系统和叶片智能相机进行大部件巡检监控,增强智能调节。
通过以上运维手段,与2022年同期相比,2023年冬季人工巡检次数降低了约77%,有效降低运维成本,保障人员安全,提升项目效益。
哺育整条产业链 催生“链经济”如果说风电大基地实现了内蒙古的绿色低碳转型,那么依托“链主”企业赋能整条产业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从而构建起一个以绿色低碳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则实现了当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共生。
据记者实地了解,除中广核兴安盟300万千瓦项目的成功实践外,金风还在当地实施了6万千瓦风电绿微网、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供电、全球最大风电制氢耦合制绿色甲醇项目——兴安盟风电耦合制5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等多个关联项目,为兴安盟当地能源转型提供新生动力。
为有力促进兴安盟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金风科技结合风电项目在当地实现了主体设备本地化生产,并吸引了中材叶片等风电大部件企业落户,一方面为风电项目的建设进行本地化供货,一方面也推动风电产业链在兴安盟生根。
数据显示,进入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领域16年来,金风科技在内蒙古风电装机排名第一,实现两个“千万”——累计装机容量高达1155万kW+,在内蒙古目前累计运维容量高达1200万kW+。
据金风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评估,在内蒙古,87%使用金风机组的风电场实际发电量高于前期设计水平,可以帮助开发企业实现风电项目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更优、收益更高。
”在产业发展方面,金风科技依据政策规划、地缘优势和业务布局进行差异化建设,逐步形成以“五大基地”(锡盟基地、蒙东基地、乌兰察布基地、包头基地、阿拉善+鄂尔多斯基地)为主,其他区域负荷侧发力为辅的自治区全境、风电制造+资源开发+后服务+零碳全业务链条能力。
据记者了解,目前,金风在内蒙古已实现两个“百亿”——总投资超100亿元,产业链累计产值超100亿。
全球能源转型风潮之下,金风科技正在利用产业基地支撑风电大基地建设,借助新质生产力的强劲推力,在横跨2400公里的内蒙大地上,通过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推动“链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李未来 主编:张豫宁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