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名为《中美关系合作共赢的大势不可逆转——回望“上海公报”发表50年》的一篇文章。
其中回顾了中美建交50年来走过的风风雨雨,也给日渐偏离两国建交初心的美国喂了一副“清醒剂”。
世界又一次见到了中国的博爱包容,也希望美国能够早日从过时的“冷战思维”中清醒过来。
事实上,自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对我们的忌惮从没有松懈过,时时刻刻不在提防中国崛起。
它想方设法的阻挠中国科技进步,倒逼着中国人民自立自强。
可当中国的科技引领世界时,曾经把我们拒之门外的美国,又拿着美元大钞来华买技术。
而恩怨分明的中国人民,直言不讳的拒绝了美国6次,以其之道还治美国,让接连“碰壁的美国尝到了难堪的滋味。
从处处碰壁到扬眉吐气周恩来总理在1970年,听取上海市关于战备电源问题报告时说道:“从长远看,要解决上海和华东用电问题,要靠核电。
”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的中国从总量来看,各种资源都不短缺,但平均下来却有些捉襟见肘。
没有足够的能源,就无法保障工业的发展和满足百姓们日常生活所需,如果只靠着从外国购买,一旦打起仗来将会非常难堪。
在周恩来和邓小平等领导人的支持下,在黄祖洽等专家们的努力下,我国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在1991年12月25日终于并网发电。
自此,中国终结了无核电的历史,也摆脱了中国对火力发电的过度依赖,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自行设计运营维护核电站的发展中国家。
原子能的威力,我们在二战末的广岛长崎和冷战时期的普里皮亚季早已见识过。
这个喜怒无常的家伙,如果“伺候”好了,就能给人们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