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在运行水电站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座水电站,体现了中国当时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的最高水平,将西方大坝工程设计理论与中国传统水工建筑材料、施工工艺有机结合(采用糯米浆拌石灰浆安砌条石,修建厂房及主机基础,仅使用少量水泥),设计者税西恒被称为“中国小水电之父”;历经近百年仍在正常运行中,为抗战时期及以后的军工生产提供能源供应;首次采用交流升压交流输电;两台通用产发电机组是通用公司同批机组中唯一还在工作的机组。
水电站全貌1920年由泸县白云乡人税西恒(又名税绍贤)创议集资建设,工程于1922年下半年开工,用条石砌筑圆拱形滚水坝,长82米,高2.5米,形成日调节池,并从坝上游修建长250米的引水渠,落差39米。
从德国购来1台卧式水轮发电机组,于1925年2月建成发电。
机组额定功率140千瓦,用6千伏输电线路送往泸州市,供照明用电。
工程共耗资31万银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充分利用水能资源,加高了洞窝、高洞和鱼眼滩等3座水库大坝,并且都增建了小水电站,形成5个梯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3420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