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突破百瓦上限,新一代PD3.1车载充电器已开始铺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03   来源:风电叶片   作者:风电招聘   浏览次数:76
核心提示:车载充电器是几乎是每辆汽车必备的充电设备,它为驾乘人员手机、平板、耳机等消费电子产品提供快速充电,还能为行车记录仪、导航仪、对讲机等车载设备供电。近日,充电头网发现数码产品快充领域最新的 PD3.1 标准已进入车载充电器行业,已有两款 PD3.1 车载充电器在各大电商铺货。快充车载充电器已成标配,新一代 PD3.1 车载充电器开始铺货车载充电器早期与其他充电设备一样,都经历了 5V 慢充时代,自从 USB-C 接口普及后,USB PD 快速充电标准也在绝大部分消费电子产品上标配,车载充电器的性能也跟随潮流

   

车载充电器是几乎是每辆汽车必备的充电设备,它为驾乘人员手机、平板、耳机等消费电子产品提供快速充电,还能为行车记录仪、导航仪、对讲机等车载设备供电。
近日,充电头网发现数码产品快充领域最新的 PD3.1 标准已进入车载充电器行业,已有两款 PD3.1 车载充电器在各大电商铺货。
快充车载充电器已成标配,新一代 PD3.1 车载充电器开始铺货车载充电器早期与其他充电设备一样,都经历了 5V 慢充时代,自从 USB-C 接口普及后,USB PD 快速充电标准也在绝大部分消费电子产品上标配,车载充电器的性能也跟随潮流向快充迭代。
京东电商平台的车载充电器排行榜显示,前十款产品中有九款都是 USB PD 快充款,价位覆盖数十元至百元。
性能方面,热销的车载充电器接口数量以多口为主,输出功率在 20W-100W 之间,它们都属于 PD3.0 快充标准,输出功率已经达到 PD3.0 标准的上限,也就是 20V5A 100W。
车载充电器快充性能是否止步于 100W? 非也。
小编在找查找热销榜商品的时候发现,采用新一代 PD3.1 快速充电标准的车载充电器已悄然上市,而且还有两款,它们分别是倍思 140W PD3.1 双口车载充电器、飞利浦 PD3.1 165W 三口车载充电器,突破了百瓦的上限,为 USB-C 设备提供更强劲的快充性能。
突破 USB-C 百瓦快充瓶颈,PD3.1 至高支持 280W 输出USB PD 全称 USB Power Delivery,是 USB 协会(USB-IF)所制定的具备广泛通用性的快速充电标准,是目前使用率与通用性最为广泛的快速充电标准之一。
经过多年更新,USB PD 标准先后发布了 PD1.0、PD2.0、PD3.0、PD3.1 等数个版本,目前最常见的是 PD3.0。
PD3.0 最大传输功率 20V5A 100W,已广泛应用在消费电子产品之中,但面对如今功率攀升越来越快的数码产品,仅有 100W 功率的 PD3.0 已略显不足。
为应对越来越高的功率需求,2021 年 USB-IF 协会推出了 PD3.1 标准规范,增加了扩展功率范围,最大功率由 100W 扩展到 240W。
PD3.1 与 PD3.0 均基于 USB-C 物理接口,在原有 PD3.0 的基础上新增 28V、36V、48V 三个电压档,三个电压对应的最大输出电流均为 5A,输出功率分别达到 140W、180W、240W。
2021年10月19日苹果发布了搭载 M1 系列处理器的 Macbook Pro 2021,这是全球首款采用 PD3.1 快充的笔记本电脑,支持 28V5A 140W 快速充电。
此后 PD3.1 快充技术陆续得到市场采用,特别是旗舰款超大功率移动电源,很多都标配了 PD3.1 快充。
点烟器是什么?点烟器插座是一个直径约 21mm 深度约 30cm 的圆形金属筒,壳体外沿是负极,底部中心触点是正极,点烟器插入点烟器插座并按压到底后,点烟器盘绕的加热元件短路正负极发热,达到预设温度后弹起,用户利用点烟器高热引燃雪茄(香烟)。
现代化汽车点烟器标准最早诞生于 1956 年,由点烟器插座与点烟器两者组成,早期还会配备烟灰缸。
点烟器最初设计目的是为了点燃雪茄(香烟),如今随着吸烟人群的减少,大部分车型都取消了烟灰缸配置,甚至点烟器也不赠送,仅提供点烟器插座,从此点烟器的主要功能变成了车载取电标准接口。
点烟器插座的电压与汽车发电机、电瓶的电压相同,一般家用小轿车电压为 12V-14V,商用货卡电压为 24V-28V,大部分车载充电器都支持这两种电压系统。
车载环境使用 PD3.1 快充的优势上面已经说过,最常见的 PD3.0 功率上限 100W,如果设备要获得更高电力只能依赖于专用接口的电源适配器。
例如笔记本,大功率电源适配器需要接入 100-220V 交流电使用,驾驶舱内配备交流电逆变输出模块的汽车并不多见。
相比之下, PD3.1 车载充电器所使用的点烟器插座是通用部件,所有汽车均具备这个插座,十分便捷就可以提供大功率电力供应能力,取电插座通用、输出的 USB-C 接口也是通用,功率相比 PD3.0 更大。
这里以笔记本电脑进行举例,机型为基于 PD3.1 快充技术的 MacBook Pro 16,它支持 28V5A 电压档,实测至高充电功率可达 136W。
全程充电速度曲线如图所示,使用 PD3.1 140W 充电器后,MacBook Pro 16 半小时充电至 56%,一小时充电至 87%;如果是 PD3.0 充电器,半小时仅充电至 40%,1 小时充电至 78%,PD3.0 速度体验还是稍有欠缺。
除笔记本外,高性能大容量移动电源目前也是普遍支持 PD3.1 快速充电标准,充电头网测试过拥有 24000mAh 电池容量的 ANKER 737 移动电源,在 PD3.1 快充下半小时就充入了 73% 电量,完全充满仅需 45 分钟。
可以看到,车载充电器在 PD3.1 快充技术加持下,大型电子设备在车上也可享受极速快充,打消续航焦虑。
倍思 140W PD3.1 双口车载充电器倍思 140W PD3.1 双口车载充电器正式名字是“尊显数显 PD3.1 140W 车载充电器”,型号为 CCZX-140,隶属于倍思尊显车载充电器系列,该系列产品线最大特色是带有数显屏,实时显示电瓶电压与设备充电状态。
倍思 140W PD3.1 双口车载充电器采用金属+塑料材质制作,大功率输出更稳定,机身为哑光黑配色,正负极触点采用镀金工艺,整体看上去沉稳大气,输入支持 12-24V 电压系统。
除充电器外,包装内标还配一根 1m CtoC 数据线,内置 E-Marker 芯片至高支持 240W PD3.1 快速充电标准。
性能方面,正前方输出面板具备 1A1C 两个输出口,其中 USB-C 支持 PD3.1 快速充电标准,带有 5V3A / 9V3A / 12V3A / 15V3A / 20V5A / 28V5A 电压档,至高支持 140W 快充输出。
USB-A 接口支持 5V3A / 9V3A / 10V2.25A / 12V2.5A 电压档,至高输出功率 30W。
双接口可以同时使用,功率分配策略为 100W+30W,双设备同享快充互不干扰。
在车充正前方透明面板内部是一个多功能数显屏幕,能轮流显示汽车电瓶电压值、USB-C 输出功率、USB-C 输出电压、USB-A 输出功率、USB-A 输出电压五大参数,方便用户判断电瓶健康状态及时更换电瓶,两个接口设备的充电状态也一目了然。
飞利浦 165W 三口车载充电器飞利浦 165W 三口车载充电器详细型号为 DLP4308B/93,拥有强悍的 165W 全局输出性能,并具备三个输出口,可支持更多设备同时充电。
机身采用哑光黑工艺,正前方面板带有一颗蓝色 LED 作为通电指示灯,车充材质为塑料 + 金属,大功率使用时能更快速地散发热量。
输入方面,飞利浦 165W 三口车载充电器支持 12-24V 输入电压系统,大小车通用。
性能方面,配备 2C1A 共三个输出接口,其中 USB-C 支持 PD3.1 快速充电标准,带有 5V3A / 9V3A / 12V3A / 15V3A / 20V5A / 28V5A 电压档,至高支持 140W 快充输出。
USB-C2 带有 5V3A / 9V3A / 12V3A / 15V3A / 20V3.5A 电压档,至高支持 70W 快充输出。
USB-A 带有 4.5V5A / 5V3A / 9V3A / 12V3A 电压档,至高支持 36W 快充输出。
多设备方面,飞利浦 165W 三口车载充电器支持 100W+65W、100W+5V3A 功率分配策略,至高同时对三台设备充电。
为方便大家对比,现将两款 PD3.1 车载充电器各项参数制作成表格。
充电头网总结新一代 PD3.1 快速充电标准为快充行业提供了更高的上限,其至高 240W 的输出能力远远超过了 PD3.0 百瓦瓶颈,为消费电子产品、电器设备提供更强劲的电力供给能力。
PD3.1 快充产品从数码设备配件逐渐覆盖至更多领域,车载充电器就是其中之一。
基于通用的点烟器插座与通用的 USB-C 接口,PD3.1 车载充电器让司机乘客在车上也能享受超大功率快速充电,大型电子产品也能在数十分钟补充绝大部分电量,这是以往无法想象的。
目前已有两款可买到的 PD3.1 车载充电器,都具备 28V5A 这个电压档,可以为 PD3.1 设备提供更快的充电速度,同时 PD3.1 车载充电器也能向下兼容 PD3.0 标准,具备普遍通用性。
日后如有更多 PD3.1 车载充电器,充电头网将会继续更新。

 
关键词: 风电叶片 风电塔筒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