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满大街全是燃油车,很多人都抱怨过,现在的油价越来越高,而且每个月出行成本上是不断增加的,有没有一个什么出行方式能够代替燃油车呢?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新能源汽车曾被视为未来交通的美好愿景。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股微妙的情绪在车主群体中悄然蔓延——后悔。
究竟是什么让那些曾经满怀期待地拥抱新能源汽车的人们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让我们一同探讨这背后的原因。
网友:Clara:特斯拉modlex 100D车主,2017年10月购入,买的比较早,赠送终身免费充电,因为很少跑长途,对电量没什么焦虑,一直比较满意。
直到今年4月份下旬,方向盘咔咔的顿挫,联系400后拖走售后维修(本人四线城市,本地没有售后店,需要拖到隔壁城市修,如果检查后确实是质量问题,拖过去的费用免费)还好有延保,维修换配件免费,进店检测后方向盘的轴坏了(如果没有延保,这部分预计花费3000+),但是修好后需要自己开回来,否则返程拖车费自付。
期间4s店说可以给更新换一个中控,算是免费更新换代系统,服务人员说了种种好处,了解后更换了。
因为5月初疫情严重,无法自己过去提车,花了700大洋拖回来。
拖回来发现,更换新系统后车辆反应变慢了,每次启动车辆需要更久时间,4s店反馈后回复说是因为车比较老,新系统比较大,运行起来慢,可以理解为iphone5运行ios14系统,but!5年车龄的车就因为“老”而运行慢,这是100w+的车该有的么?之后一周左右,小电池显示亏电,需要更换,联系400后,说未来一周内有移动售后到我的城市,给我预约上,到时候检测一下,如果真的是小电池有问题,直接更换就可以。
结果是更换了小电池1400+,不在保修范围内。
时间推移到上周,也就是电池更换不足一个月,副驾驶的车门无法正常打开,因为移动售后下一次来需要接近一个月,我们自己把车开到了隔壁城市4s店,检测到车门的一个相关硬件坏了,需要更换,配件没有现货,最终解决方案就是我们把车开走,配件到货后,让移动售后人员下个月带到我的城市维修。
也就是这个车龄4岁半的时候,短短两三个月,出来了方向盘、小电池、车门三个非人为故障,还出现了车硬件与系统软件不匹配这个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甚至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
对比我家近20年前买的一辆10w的破大众,16年的车龄,从未出现过任何非人为故障,高低立见。
网友:pasta pp:总评一下这3年使用电车的好与不好1、不好:太贵,太破,老爷子这3年关于电车次数最多的评价就是,你说他们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做呢?3年前买的车,原价21万,补贴后14万,但同源的汽油车,长一模一样,6万,虽然有电池成本相对油箱盒子要高的客观原因,但这你花出一个顶配卡罗拉的钱,买一个夏利开着,还是挺郁闷的,但换个路子聊以自慰,就当还是6万买了辆夏利,然后8万拍了个号牌,那还比上海便宜了点。
所以,3年前的电车市场,除了特斯拉还算是个“车”,其他的统统算是能上环路的老头乐,拼的也就是谁能乐多几公里的差别。
2、好:首先价格这个事,其实敏感度会慢慢降低,过俩仨月,除了没事抱怨打趣时候说说,也就不再理会这些已经花出去的钱了,所以心态平和了,对车可能也就友善了一些。
那也就有了慢慢发现他的好的可能:安静,可能是最大的可能,刚开始用,有时候打了火,要熄火再打一次,怎么没声?是不是没打着?这在有宝宝睡觉的时候,不用再哄一次简直就是天大的幸福了。
提速快,也是优点之一,有时候就需要抢那一步,油门下去车真跑,还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第三个就是用车真便宜,买车时候看店里的广告是百公里8块钱,还想着真敢说啊!没想到一用,还真是百公里8块钱。
3、残值 :这个事,几乎再每一篇关于电车的测评里都会提到。
要我说,电车确实没残值,我说的都不是残值低,是没残值,因为你价格再低,也没人买,不过还是聊以自慰的想,电子产品,就当买了台大手机吧,毕竟没有烧油的手机能一直用是不是,实在不行,就短途代个步,时不时市里跑跑也不至于到不了。
出了新的好的要置换,一般回收加补贴能抵出去个20%-30%的价,也凑合了,油车加上国23456的,不也没法一直卖出好价格。
4、充电:就和现在的川藏早已不是老川藏了一样,充电和三年前比已经几乎不是问题,5分钟充三四十公里是普通操作,一般手机搜个附近的酒店,进去停车,充电,去个卫生间,开车走人,四五十公里充好,停车费都不用交。
网友:管上:我新能源车主,深度使用中,一年半行驶五万两千公里,电费花掉5000,保养500块,一次100块,续航没衰减,半径200公里周边游毫无压力,一句话真省,屌丝心得,对于穷人屌丝,两个孩子的父亲,车就是个交通工具,能遮风挡雨,能周边自驾游,还花费不大,就是香.三线地级市,上班通勤50公里,好充电。
强调跑长途的,嗯……本人回答时正在个人私事出差中,700公里,高铁往返。
有车我也来不动啊!答主38岁,总共开过两次长途,累成狗。
从此长途不想开车。
有钱人的世界和屌丝父亲不是一个追求,当然如果能做个有钱人,我想买特斯拉,蔚来,那动力,那输出,那线性,管你BBA,ABB,秒杀不谢,统统吃土。
追求机械感的人不该来讨论电车,因为,那就像一个要拉货的渣土车司机,去吐槽一辆皮卡拉的货太少。
还有人吐槽电车二手残值,你家买来就是准备当二手车卖的吗?这么有钱去亏给卖二手车,那说明你的需求不同路。
还有说换电池,这个要说明下,第一电车两年前开始,都有包15万公里起步,就是15以内不会衰减超过80%。
一般家庭够用8年,8年后可能跑不了350公里,但也不是不能用了,而是像手机电池一样,原来能用两天,衰减后现在可能得两天天一充,只要他还能跑100公里以上,不够上班通勤吗?比老头乐安全强多了。
最新的电车已经500终身电池电芯质保,还换啥电池啊?买电车后不后悔其实看你的需求,和既有条件。
没有充电桩位置用起来可能麻烦点。
其它就算你每天100公里活动半径通勤,那也是很香的。
谈保值,所有车买来就贬值,谈机械感,就不该考虑电车。
电车就是个经济实惠的交通工具,谈长途,你一年跑了几次?单程高速300公里够不够你用?最后补充一个当地4s店来电话,说兄弟保险到期了,到店里买保险,全年保养免费!我信你个鬼,电车保养个啥,你说保养个啥!每次去就是那个电脑测测电池,然后告诉你没事可以走人了。
客气的给你紧紧底盘螺丝,再给你玻璃水加满。
网友:菩提希音先说一下个人真实经历,2021年11月份定了一台比亚迪海豚,直到22年2月份才提车,不得不说比亚迪是真的火 ,且一车难求。
所购车型海豚108800,全款竟然加价3000,上牌1500,店内5000多的保险,没商量。
众多车企中,比亚迪4S店的吃相最难看,就这都你爱买不买的傲慢态度,真是活久见。
原来开的是油车,突然切换到电车,那种新鲜感能持续好几个月,以至于半年时间开了16000公里,最大的感受就是省钱,充满电才二三十块钱,甚至为了在车里唱歌这种体验,买了很多流量,直到车卖了都没用完。
其他体验不值一说,懂得都懂。
刚买不到一年的新能源为什么卖车?因为车辆轻微的事故,车辆彻底趴窝,维修成本昂贵,周期导致无法短时间内更换配件。
事情的起因是,停车时因光线问题,没有看到地面的三角铁架锁,前进过程中,铁三角架上前保险杠以及冷凝器,致使水箱和冷凝器损坏,防冻液泄露,车辆无法正常行驶,一步都动不了,只能拖车,随后联系4s店,查验更换冷凝器和水箱竟然需要8000多加工时,而且配件到货时间不详,预估两个月以上,您这比抢劫都合法。
甚至在海豚等新车需要两个月左右的周期上趁火打劫想9W收购我才开了半年的车,至此不再相信所谓的支持比亚迪言论,400厂家更是只记录,不解决。
没办法,自认倒霉,那么眼下的新能源省钱言论只站立在不出问题的前提条件下了。
退订海豹,毫不犹豫。
诚然出行成本是低,可是面对高昂的维修成本,日后的首任车主一年三万公里内更换电池的文字游戏中霸王条款你确定你有资格?这一刻,释然了,还是油车踏实。
加价?使劲加吧,我反正不买了。
销量好态度傲慢?哼…哼…不会在看一眼。
维修成本高?我高价卖给二手车贩子了。
首任车主权益?不要了,车主买完车就没价值了。
新能源到底值不值,各位自我衡量吧。
最后明确说一句,你现在看电车充电省钱,难道同级别多出来的价钱加油不香吗?等以后看换电池厂家的嘴脸吧,现在各个车企,除了特斯拉,哪个不隔三差五涨价?那些阿猫阿狗的新能源套壳厂家恨不得油车立刻停产,让子弹飞一会儿吧。
每个人认知不同,不经历永远不知道花钱买罪受的痛。
500块钱的95我踩进发动机里,重拾曾经的快乐,还是“初恋”耐人寻味。
别忘了,她还能提醒你“加油”网友:Hi峰叔先说说我的主要用车环境吧,平日横跨广佛通勤,每天来回共80多公里开燃油车的时候,大概每天油费40、50块吧,按5毛一公里算大概每周要跑一趟加油站,每次加300多块油,一个月1200~1500油钱每年里程超过2万公里,不到半年就需要做一次小保养,换机油机滤啥的总费用就不算了,有心的网友可以简单算算由于通勤路况还算可以,所以平均油耗算低的了,车是宝马3系,7.4~7.5L/100km的油耗最近没怎么拍照,随便找一张,下图比较朦胧,勉强可以看到油耗是7.4L哈~我觉得现在大家对电动车有焦虑的还是因为续航里程问题对我而言,能支撑每周常规通勤里程,那是基本满足需求随意举个例子,怎么分析多少里程才能满足自身需求:假设某人每天通勤来回50公里,一周5天,250公里,再加 20% 左右的冗余作为前往充电站或者其他绕路所需,那就是300公里,再按照实际里程是NEDC里程的八折算,那就是 300/0.8 = 375公里;那我通勤80公里,按同样的算法就是需要NEDC 600km以上以前我买电动车的时候,600km续航还是很稀缺的(只有贵上天的model S能达标)如果说后悔,唯一一点是没买到续航足够长的车型但今年,很多大厂都可以做到,所以我建议无论通勤多远,还是选NEDC 600公里以上的车型一步到位,省内长途基本都是没压力另外,最重要的是现在我的充电方式是主要用家充评论区有问是什么车,统一答复是G3(19款365km)虽然是慢充,但我回家充一个晚上,也不赶时间,手机App也可以看充电时长,而且充电桩可以定时充电,可以专门用波谷电0.3元/度(平时用电是0.61元/度)同样的通勤里程(每天80多公里),综合下来每月电费大概160元,反正和油钱比就是可以忽略不计了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果可以通过国家政策等行政手段落实大部分小区的家用充电桩那么基本可以解决我们的焦虑问题如果一回家就能充电,即便我们的车续航只有300km,也不会有啥好担忧的比如我们的手机一天一充,除了出远门的情况,我们会有焦虑过吗?就算出远门,现在哪条高速路的服务区没有充电桩呢?然而,我相信对于大部分小区来说,安装家用充电桩都是一段不容易的过程一般来说,要通过物业公司的申请,去国家电网营业点申请,去4s拿相关的文件证明,采购必要的线材设备等等等等,非常操心最好在买车过程中,让汽车厂商帮我们搞定这些,他们有专业提供这类服务的,有些还是免费提供呢~相信我,有家充和没家充,对于电动车车主来说,是两个世界~写在最后虽然新能源是未来发展趋势,但目前还未突破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对于有意愿买新能源的人们应该先了解不足,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而决定,纯电动车的优势在于零油耗、动力强劲、养车成本低,但续航不足,仅适合活动半径小,没有远行需求的人。
对于既想感受纯电带来的优势,又不想过多麻烦的人,那么插电混合是很适合的,像比亚迪DM-i就有着独有优势,车价与燃油车相差不大,短途代步120km的纯电续航足够使用,长途行驶可油可电,能够享受纯电动车同级优势。
其实买新能源车后悔的人并不多,很多人都表示开完纯电动车再也不想开燃油车了,而后悔的只是因为配套还不够完善,充电等待期长,只要对用车情况都大致了解,而不是被用车成本低所蒙蔽双眼,那么买了才会觉得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