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为何有人买完“新能源车”就后悔了?3点常被忽略,往往痛彻心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03   来源:风电招聘   作者:风力发电   浏览次数:111
核心提示:近几年,随着新能源汽车爆火,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选择这种车型了。毕竟,对比燃油车而言,这类车型的使用成本很低,配置还很好,怎么看都是高性价比的选择。然而,随着热潮的退却,不少车主却开始后悔自己的选择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从「满怀期待」到「心生悔意」呢?咨询了不少过来人,发现是这3大原因,希望大家去重视,别再“吃亏上当”了!首先,就是遗漏了家充这个问题我不知道多少人考虑过这个因素,还是只认为:家充无非是便宜些,有和没有,差别不大。但现实很残酷,对于增程/混动车主而言,“家充”带来了天壤之别的体验。说白了就

   

近几年,随着新能源汽车爆火,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选择这种车型了。
毕竟,对比燃油车而言,这类车型的使用成本很低,配置还很好,怎么看都是高性价比的选择。
然而,随着热潮的退却,不少车主却开始后悔自己的选择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从「满怀期待」到「心生悔意」呢?咨询了不少过来人,发现是这3大原因,希望大家去重视,别再“吃亏上当”了!首先,就是遗漏了家充这个问题我不知道多少人考虑过这个因素,还是只认为:家充无非是便宜些,有和没有,差别不大。
但现实很残酷,对于增程/混动车主而言,“家充”带来了天壤之别的体验。
说白了就是,别别增程/混动汽车纯电续航迷惑,看似动不动300公里,但你真上路跑跑试试——现实分分钟教你重新做人!因为这类汽车,起步就是百公里20左右的能耗,飙升到百公里23也算常态。
结合40度电的电池来看,顶多能跑200公里;冬天情况更糟,坚持150公里都难!而且,当电量低于20%时,车辆还会“强制保电”,可用续航就更少。
因此,没有家充,真的会非常难受。
按照过来人的说法就是:我的车纯电续航大约170公里,基本能做到三天充一次电。
没电的时候也加过油,这增程器的声音确实有点儿大,车身会抖动,而且动力确实不如纯电模式充沛,上坡时特别肉。
因为无法接受纯电和加油发电的动力差距,现在已经装了充电桩。
另外也受够了下班后在小区里找充电位,比找车位还难。
考虑到这样的体验,大家就知道有无家充的差异了。
其次,忽视了真实续航的情况虽然大多数人有心理预期,知道新能源车的“续航很虚”,但对其中的“门道”并不清楚,所以常常后悔莫及。
其实,这很容易理解,把“续航率”比作“公摊面积”就明白了。
简单来说就是,我国采用的是CLTC续航,全称是China Light-duty Vehicle Test Cycle,由工信部牵头,中汽研历时三年制定。
由于测试过程中,平均车速较低,工况简单,所以和真实续航的差距较大(就像公摊面积)。
国际上主要采用的是WLTP,由于测试时速更高,因此更准确,也更符合真实情况。
再加上车企为了拉高数据,常会关闭空调、中控屏、音响、娱乐系统和辅助驾驶功能去跑续航里程,这又进一步拉大了差距。
因此,购买新能源车时,一定要关注真实续航,看看换算成“WLTP标准”后的情况。
此外,由于热管理水平的差异,一些夏季表现优秀的电车,冬季的表现可能会令人失望。
所以,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朋友,还要关注车型入冬后的真实反馈,这样会有一个准确的预期。
最后,漠视了软件的重要性很多人在选购新能源车时,往往只关注电池容量、续航里程和动力性能,却忽视了软件的重要性。
因为在我们的朴素观念里,软件似乎只是花哨的装饰——不仅没啥用,还是负担!但实际上,新能源车的本质就是电车,软件决定了许多“关键体验”!譬如,优质的软件系统,决定了车辆的「操控体验」和「驾驶感受」。
好的软件可以提供更「平滑的加速」和「更精准的转向」,这些都是软件控制的。
同时,“能量系统”也是软件在管理。
简单来说,好的软件系统能优化电池使用,提升续航效率,延长电池寿命。
甚至在“热失控”之前,能够有效阻断或提醒你,避免风险。
此外,软件调教不佳,还会导致车载系统卡顿,影响使用体验。
这就像智能手机一样,软件直接决定了你的新能源车,是能用5年还是10年!综上所述,购买新能源车不仅要看硬件配置,还需重视「家充」、「真实续航」和「软件体验」。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问题,实际使用中影响巨大,往往决定了我们是否会后悔——千万不要忽略了!

 
关键词: 风电叶片 风电塔筒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