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受台风影响较多的国家,台风是发生在北太平洋西部和南海的风力大于或等于12级的热带气旋,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灾害性天气系统,历史上台风曾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灾难。
1944年,美国第三舰队在菲律宾以东遭遇台风,导致三艘驱逐舰沉没,航母严重损伤,死亡800余人,毁坏飞机140余架。
1996年9月,超强台风“莎莉”袭击了广东湛江,台风过去不久我恰好随舰去湛江,当时被眼前的所见惊呆了,民用港区里大型龙门吊被台风吹的横七竖八倒在地上,很多房屋顶已被掀掉,进入军港后看到合抱粗的树被连根拔起,军港内大楼上的玻璃几乎没有完整的,而钢筋水泥的码头也有部分被海浪拍塌的,满眼所见犹如刚经历过了一场战争。
为了抵御台风对舰艇的破坏,中国海军对舰艇如何防风有各种详细的规定。
在《舰艇条令》第六节“防风”中规定:台风可能影响舰艇驻地时,发布防台风预先号令;台风中心距舰艇驻地600海里或者72小时可到达时,发布三级防台风警报;台风中心距舰艇驻地300海里或者24小时可到达时,发布二级防台风警报;台风中心距舰艇驻地100海里或者实际风力已达到7级以上时,发布一级防台风警报;台风过境后,风力降至六级以下并无后续台风影响时,可以解除防台风警报。
舰艇防台风的方式根据台风的等级不同主要有三种,即码头防台、锚地防台和机动防台。
码头防台主要用于对舰艇所在地影响较小的台风,防台时不许舰艇并靠以避免发生相互撞击和挤压,同时采取加固缆绳固定、增加碰垫等方式减少损害,但本着谨慎的原则,码头防台的方式现在很少采用;锚地防台适用于不在台风正面登陆的地区且风力不大的情况,舰艇应尽量进行压载以增加稳性,油舱水舱应加满不产生自由液面,舰船在锚地抛锚或系留在浮筒上,锚地防台时要保持各舰船之间的安全距离,防止走锚或缆绳断裂发生碰撞;机动防台是提前将舰船航行至台风影响较小的海域来规避台风的影响,因台风的影响范围较大,故此机动防台往往可能是跨区进行,如从东海海域航行至南海海域进行防台。
舰船抗风能力与防台有关联但并非同一概念,水面舰艇抗风能力是舰艇在保证安全航行的条件下,舰艇所能承受的最大风力。
舰艇的抗风能力与舰艇的排水量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通常舰艇排水量越大,则抗风能力越强,这涉及到舰船的初稳性指标。
舰船的初稳性是指舰艇因受外力作用而做小角度倾斜时的稳性,一般都指横向初稳性,初稳性的数值越大,则舰艇微倾后的复原能力也越强。
中国军标规定,正常排水量在2500吨及以上的水面作战舰艇,初稳性为不小于0.75米,如054和052系列驱护舰的初稳性最低值不得小于0.75米,目前中国海军现役水面舰艇中,初稳性最高的是辽宁号航母,其初稳性指标达到了近3米,故此其抗风能力也远远超过一般的护卫舰和驱逐舰。
中国国家军用标准规定,水面战斗舰艇的抗风能力分为从1到6个等级,1级最高6级最低,6级可抗21米/每秒的风速,1级可抗52米/每秒的风速,以距离水面10米高处的额定阵风的风速为基准。
水面舰艇的抗风能力以舰艇正常排水量来划分,海军规定,正常排水量在2500吨及以上的舰,其抗风能力为1级,也就是说,中国海军现在主要的驱护舰都是1级抗风能力设计,如054系列护卫舰和052系列驱逐舰等,能抵抗52米/每秒的风力。
而056轻型护卫舰是2级抗风能力设计、22型导弹快艇是3级抗风能力设计。
两栖作战类舰艇的抗风能力在要求上虽稍低于水面作战舰艇,但中国海军的071型综合登陆舰及075型两栖攻击舰的抗风能力都为1级。
无论是防台风或是在大风浪中航行时,都要求关闭舷窗、水密门、通风口、舱口盖、锚链筒盖等,检查舰体和无人舱室,保持舰艇的水密性,检查排水系统,保证正常工作;水舱、燃油舱都应当尽量注满或者抽空,减少或消除自由液面,进行必要的压载,保持和提高舰艇的稳性;加固救生艇、救生筏、舷梯、锚设备及吊杆等设备,防止损坏和丢失;检查和备便损害管制器材;备便锚机和备用舵系统,按照规定使用减摇装置;保证主机在各种情况下的正常运转。
作者:po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