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一人撑起中国近代科技半边天,徐寿造出蒸汽机,翻译元素周期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03   来源:风电塔筒   作者:风力发电   浏览次数:109
核心提示:哈喽,大家好,欢迎阅读阿凡的文章。今天小编来带大家认识一个撑起中国近代工业科技半边天的人物。他早在清朝时期就在《Nature》上发布文章,《Nature》杂志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他造出中国第一艘军舰,建了中国第一家科学院校,甚至还翻译命名了化学元素周期表。他被许多人誉为我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他是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徐寿。徐寿生于1818年,今江苏无锡人。在徐寿只有5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便去世了,他的母亲将他抚养成人。17岁时,他的母亲也去世了。这样的成长环境使他培养出了吃苦耐劳,诚信朴实的品质。

   

哈喽,大家好,欢迎阅读阿凡的文章。
今天小编来带大家认识一个撑起中国近代工业科技半边天的人物。
他早在清朝时期就在《Nature》上发布文章,《Nature》杂志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
他造出中国第一艘军舰,建了中国第一家科学院校,甚至还翻译命名了化学元素周期表。
他被许多人誉为我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他是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徐寿。
徐寿生于1818年,今江苏无锡人。
在徐寿只有5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便去世了,他的母亲将他抚养成人。
17岁时,他的母亲也去世了。
这样的成长环境使他培养出了吃苦耐劳,诚信朴实的品质。
他从小就特别聪明,读遍诸子百家,常常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最终却因为八股文写得不好而导致科举考试失败。
之后他觉得学习这些都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便毅然决然放弃了科举做官的计划。
徐寿科举考试失败后,便开始验证书里的知识。
他按照自己所看过的书,自制研究发明了自鸣钟、象限仪、指南针,甚至还学会了许多古代乐器。
当时的清朝并没有科学教育的学校,也没有从事科学研究的机构。
于是想学科学知识的徐寿就只能通过自学,徐寿虚心请教和进行大量实验很快就掌握了近代许多物理知识。
1856年,徐寿在上海读到了西洋科技大全《博物新编》这本书,书中介绍了许多近代化学知识。
通过学习《博物新编》这本书,徐寿将理论和实验相结合,做了大量的实验,最终成为远近闻名的近代中国科学家。
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朝掀起了洋务运动,已经博学多才的徐寿受邀加入到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
当时外国都有自己的蒸汽轮船,于是他决心为祖国也造一艘属于自己的蒸汽轮船。
他靠着当时在《博物新编》中看到的一张蒸汽机的略图,反复研究,用矬子手工做出零件,仅仅用了三个月就造出了清朝第一台蒸汽机。
蒸汽机造出来了,于是他便着手造船。
当时的清朝水军都使用的是帆桨动力的战船,不仅航速慢,而且还受风的影响,根本无法与外国的蒸汽船抵抗。
三年后,经过多次实验研究,中国第一艘蒸汽动力船——黄鹄号正式下水。
为了造这艘蒸汽动力船,徐寿亲自翻译了《汽机发出》这本书。
这是徐寿翻译的第一本西洋科技书籍,从这以后,徐寿翻译了大量西洋科技书籍,开始了他的翻译工作。
为了组织好翻译工作,徐寿专门设立了翻译馆。
经过年复一年的努力,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翻译出了上百种的科技书籍,为我国近代科学的传播起了重大的作用。
在翻译化学元素周期表时,由于化学术语和化学元素的名称在中文里没有现成的名称,这给徐寿带了很大的麻烦。
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徐寿终于翻译出了化学元素周期表,这个周期表一直沿用至今。
徐寿为我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是我们至今都不能忘记的。
谢谢大家浏览我的文章,如果方便的话请留下一个关注吧!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