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对《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提出“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对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应对极端事件、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了《关于“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行动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建立新型储能价格机制,推动新能源及相关储能产业发展”;近日,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等内容中多次提到发展储能技术及应用。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对明确储能的独立市场地位、建全价格机制和激励机制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加快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过程中,电网除了要过“消纳”关,还要迈过“调节”坎儿,电网企业要在实现供需平衡、提升系统调峰能力的同时,处理好低碳发展与系统安全的关系,因此需要一个能在用电低谷时蓄能、到用电高峰时发电的“充电宝”——储能。
当前,安全已成为储能产业面临的瓶颈之一。
作为国家电网公司产业单位中唯一一家从事电池本体研究和产品开发的单位,南瑞集团武汉南瑞以服务大电网安全稳定为出发点,深耕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以下简称“钒电池储能”)技术十年,用“专注、创新、专业”打造“安全”的储能技术,全力支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主动优化区域电网经济化运行水平,支撑国家电网公司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及能源互联网建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专注 • 十年磨一剑2011年,武汉南瑞成立风光储研发团队,开发模块化百千瓦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2013年,承担国家能源局“十二五”第一批智能电网试点项目“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应用试点”建设工作;2014年,钒电池储能首次在未来科技城智能电网示范工程中应用,被纳入国家能源局第一批智慧能源应用示范;2015年,钒电池储能系统进入国家电网公司十大重点产品专利布局;2017年,承担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工程化技术研究”;“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模块化集成及应用”经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基于WHNR-VRB-25 31.5kW电堆的WHNR-VESS-Ⅰ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通过中电联的产品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完成智能化产品生产线建设;形成兆瓦级全钒液流电池电堆智能化生产能力;2018年,成立综合能源技术中心,重点推进钒电池储能产业化;开发建设250kW全钒液流电池示范系统;2020年,31.5kW钒电池电堆首次工程化应用。
白驹过隙,同舟十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0年来,钒电池储能技术从无人问津到炙手可热,离不开它的一系列优点!运行安全稳定,电解液为水溶液,不会燃烧;系统不使用易燃物,不会发生火灾;设备发生损伤时,无火灾或毒害气体产生;自放电低,在系统处于关闭模式时,储罐中的电解液无自放电现象;整个电池系统无潜在爆炸或着火危险。
循环寿命长,钒电池的活性物质存在于液体中,电解质离子只有钒离子一种,故充放电时无其它电池常有的物相变化,电池使用寿命长;充放性能好,能量效率高,电解液可以多次使用,全寿命周期成本低。
设计灵活,输出功率和容量可以独立设计,规模容量易扩展;钒电池选址自由度大,系统可全自动封闭运行,无污染,维护简单,操作成本低。
残值高,电池部件材料